看更多編輯精選文章

6個提問認識「微笑憂鬱症」:和憂鬱症有什麼不同?看起來很快樂,但內心很憂鬱?/《微笑憂鬱》

「以兒少為中心」的兒童節目如何製作?孩子的各種樣貌與悲喜,都值得被看見!

什麼是自閉症?我們由下而上理解世界、擁有特殊興趣、誤解與嘲笑讓我們隱藏自己/《自閉者的面具,為何戴上,如何卸下》

澳洲友善會議指南:不只重視性別、無障礙,還有空間氣味、參與者稱呼的全方位共融/【創新!不是空話】專欄

IKEA 新莊店:18 年來沒有身心障礙夥伴離職,傾團隊之力共融

原家中心介於部落與國家之間,不只執行個案服務,更職守推動族群、部落等集體性的文化社會工作。原家中心無法和社安網內的社福中心彼此協力、互補服務,反被吸納為同類型單位時,會發生什麼事?
朱冠蓁說,城市暗藏著貧窮者的付出、跟他們曾經的榮光,但他們從未被記得。「我們要不斷地說、一直說,直到他們生命的脈絡也被寫進歷史,直到每個人都能抬頭挺胸地說—— 我也擁有這座城市。」
如果你也對原住民名字有點好奇,不太確定他們為何如此堅持,【和國家討回我的名字】系列專題,能陪你一起回首過去、記錄現在,也思考未來。
修法後,原住民可以依法在身分證上單列族名,然而無論是恢復傳統族名還是漢姓漢名,都只能修改一次。如果爸媽來自不同族,甚至要依循戶政單位制式的命名方式,這些都可能限制原住民的文化認同。
從國際審查報告,到政府與民間回應國際委員的提問現場,雙方對各族群的處境描述大不相同。十幾個原住民族團體、移工工會、人權團體等,因此在會後另行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正視國際委員建議。
ICERD 是我國最早簽訂的人權公約,上月底臺灣第一次展開國際審查。會後國際人權專家總結 89 條建議,敦促臺灣政府積極保障各族群權益,立法院也預計將在年底推動反歧視法(平等法)。
單列族名成功後,Bawtu Payen 終於可以好好向人們介紹自己的族名。長期關注原住民族語存續問題的他認為不能單列族名的規定,「是為了以後方便統治我們(原住民)、讓我們的文化消失。」
「每一次開庭,我都非常的失落。為什麼身為一個原住民,要用自己的族名登記在身分註記上,是這麼這麼的困難?」透過修改《姓名條例》,才能解決根本問題,不用再透過訴訟,爭取理所當然的權利。
2023 年多多益善一共推出的 123 篇報導中,最受讀者歡迎的前 10 名是哪些呢?邀請你趁此機會瀏覽或重溫一次!並和我們一起期待新的一年,多多繼續帶來的深度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