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婚法制化運動始末(下):爭取婚姻「平」權,翻轉家父長式的現實/《臺灣社會福利運動與政策效應》

完成同婚運動後,社會大眾才會有機會排除對性傾向的汙名和煙霧,真正重新反省婚姻特權的合理性。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完成同婚運動後,社會大眾才會有機會排除對性傾向的汙名和煙霧,真正重新反省婚姻特權的合理性。
Read more性別平等教育及同志議題在教學現場的落實,本身就挑戰既有觀念較保守的中年世代教師的性別意識覺醒。
Read more如何在有限資源下拓展更多的支持者,都將是社會福利運動當下與未來,必須正視而需要突破的關鍵課題。
Read more2000 以來,社會福利運動開始強調公民權論述,也重視社福專業的尊嚴和地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