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週報|10/17-10/23】晚晴協會社工「被離職」、寄養機構兒少 5 成有終身精神疾患、疫情導致 SDGs 退步 20 年

晚晴協會不只強迫 20 位社工回捐薪資,回捐總額破百萬元。近日更逼社工簽自願離職書,使該社工欲跳樓輕生。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晚晴協會不只強迫 20 位社工回捐薪資,回捐總額破百萬元。近日更逼社工簽自願離職書,使該社工欲跳樓輕生。
Read more如果提供不了、承擔不了,難道我們只能把他永久隔離在醫院裡?這樣對他來說公平嗎?
Read more使用精神藥物到底是為了「治療」,還是只是「約束」?此時,病患的同意正是判斷關鍵。
Read more除了經常對精神機構展開突襲性訪視,NPM 也有責任為消除精神障礙者的汙名盡一份倡議努力。
Read moreNPM 應從個別病患的治療計畫目的,來評估他或她受到的對待是否合理正當。
Read more我們相信這些「症狀」都不僅僅是「症狀」,而是當事人在那些時刻無法用語言傳達的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