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宅共生3】社宅時代的社群力:「人和家庭才是服務的核心,不是規定」

脆弱的家庭終於不必被隔離在機構、封閉在家中、流離在社會救助系統間,社宅串連社區和社群,學習融合與共生,避免所有人一起孤立無援。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脆弱的家庭終於不必被隔離在機構、封閉在家中、流離在社會救助系統間,社宅串連社區和社群,學習融合與共生,避免所有人一起孤立無援。
Read more社會住宅是社區支持的起點,讓每個人都可以在這裡得到幫助,讓人開始願意助人。
Read more社區是工作者重要的起點。在社宅裡用同樣的角度與觀點,反而容易理解居民遭遇的困難、快樂與悲傷的故事。
Read more對李玉華來說,社宅服務能從過往的慈善救助觀點,轉向從「人權觀點」來看社區和社福,並且將「住宅」視為建立社會安全與穩定生活的基本需求。
Read more由於身心障礙者需要認證身分,才能購買演唱會優惠票,因此很多售票系統竟只提供身障者「傳真」購票。
Read more當地磚淤泥逐漸褪去,是洗地的一大成就。而當街友的難處被老闆所重視、被他人尊重對待時,這一份穩定的工作,也讓人重拾好好生活的權利。
Read more臺灣《CRPD》第 2 次審查落幕,國際委員認為,臺灣政府仍把障礙者當作需要救助的角色,沒有看見他們的主體性。
Read more有媒體揭露專挑網紅下手的「性私密影像詐騙」,騙取網紅性私密照片後,連同個資一起販賣,受害者多達 300 人。
Read more社工 3 大陣亡死因,包括工作任務不合理、業務繁瑣且流於形式、社會服務體制化失去彈性。
Read more目前無論是快篩方式、防疫相關 APP、地方政府的關懷方式,其實對身心障礙者來說,都非常不友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