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無家十年 2015-2018】街頭的瘋人,與想像中的遊民

精神障礙雖然常是人掉落街頭的「原因」,但也更可能是「結果」。惡劣的生存環境,經常以最快速度毀人心智。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精神障礙雖然常是人掉落街頭的「原因」,但也更可能是「結果」。惡劣的生存環境,經常以最快速度毀人心智。
Read more曾有無家者領到補助租到房子,沒多久卻自己搭車回到庇護所門口,問:「可不可以放棄補助,回來住庇護所」。
Read more事實上,許多萬華街友並非土生土長的萬華人,而是從全國各地聚集而來的「經濟落難者」。
Read more這一箱又一箱的生存必須品,並不是萬華在地自己長出來的,而是全臺各地四面八方匯聚來的。
Read more能夠成為「網絡」,是因為其中「沒有英雄」。每個人、每個節點都很重要。在疫病中,沒有人需要單打獨鬥。
Read more社會對無家者有「危險、髒亂、好吃懶作」等刻板印象,因此市府設立收容據點時經常受阻,有其社會結構性因素。
Read more每一個行動都能更有力的撐起這個「微型社區安全網」,讓每一個需要喘息的人,都能在這裡被接住。
Read more如果喪失多元價值,階級只會愈來愈僵固,那要改變就實在太難了。
Read more「犯罪和每個人的距離,真的沒有那麼遠。」身為體制代言人,法官閱盡犯罪與貧窮的連結,試圖回應出錯的體系。
Read more有的人身上有一萬元,就可以過一個月;有的一萬元不滿足,要 2、3 萬才夠用,那到底怎樣才是貧窮?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