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週報|4/22-5/5】模範母親選拔標準超落後、《精神衛生法》爭議中通過初審、美國大法官有意「禁止墮胎」

不少縣市會舉辦模範母親選拔,但有的選拔標準強調「相夫教子」、「親自帶小孩」,無形中加深性別刻板印象。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不少縣市會舉辦模範母親選拔,但有的選拔標準強調「相夫教子」、「親自帶小孩」,無形中加深性別刻板印象。
Read more在臺灣,我們總認為「有精神疾病就去看醫生」,但對病人來說,即使病症暫時緩解,生活可能更不穩定……
Read more家屬總被社會賦予照護責任,政府卻沒有提供家屬足夠的支持和學習資源,讓他們有能力陪伴和理解當事人。
Read more近年大眾運輸事件頻繁,臺灣對身心障礙旅客的應對仍毫無章法,身心障礙旅客搭乘大眾運輸承擔許多潛在風險。
Read more當身障者的父母也認為自己的小孩不如人,那所謂身障者的弱勢,究竟是個人的問題還是社會問題?
Read more從去年太魯閣號事件到烏克蘭援助,都是由官方主導、幾乎沒有其他公益組織募款的空間。對比公益組織,政府部門既是球員又是裁判。
Read more社會福利與服務的初衷,是為了照顧弱勢,當社會福利也在變相排斥「人」的時候,精障者到底要如何存活?
Read more如果輪椅要上客運,必須使用「輪椅升降臺」,3/4,交通部修改輪椅升降臺相關法規,讓輪椅族更安全、更方便。
Read more立法院三讀通過《刑法》87 條修法,精神病犯無論輕重罪,都可能面臨無限期終身監護。
Read more「全球資本主義」下,弱勢群體,特別是障礙者,為什麼改善生活的機會愈來愈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