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和國家討回我的名字】一家人不同姓、族名文化被消失,為什麼原住民想爭取命名權?

生長在臺灣的我們,可能覺得用中文字取名是件自然而然的事。但對臺灣原住民來說,中文字卻不一定能正確表達他們的族語名字。

從 1995 年至今近 30 年間,臺灣法條都規定,民眾只能用「中文字」登記名字。這導致原住民只能找發音最相近的漢字登記名字(例如「亞榮隆・撒可努」),無法用最正式且最精準的族語文字——羅馬拼音——進行登記(例如「Sakinu Yalonglong」)。

長期使用不正確的發音、漢字音譯而成名字,抹煞了族語名字中深邃的文化寓意,也連帶抹煞了許多原住民在身分認同方面的努力。名字與身分難以正確咬合,讓部分原住民長年活在「我的名字不是我」的困擾裡。

不少原住民因此發起「以我的族名呼喚我」倡議,他們希望,以漢人文化為主、規定命名辦法的《姓名條例》,能夠對原住民更友善、更開放。至少,讓原住民能在身分證上,單獨只列自己的羅馬拼音族名。這個倡議,被稱作「單列族名」訴求。

今年 5 月 14 日、立法院三讀修改《姓名條例》,原住民終於能夠單獨用羅馬拼音登記名字。

如果你也對原住民名字有點好奇,不太確定他們為何如此堅持,【和國家討回我的名字】系列專題,能陪你一起回首過去、記錄現在,也思考未來。

如何看懂專題?

專題的第 1 篇分享了一名原住民倡議者的故事,他為了爭取單列族名,不惜跟內政部打行政訴訟,也成為全臺第一個在身分證上單列族名的人。我們也訪問到內政部戶政司,告訴你為什麼臺灣要等將近  30 年,才能夠單列族名。

專題的第 2 篇分享了兩位原住民倡議者的故事,讀完這篇文章,你將可以理解為什麼「漢姓漢名」、「漢字音譯的族名」都沒辦法完整的表達原住民族的身分與認同,為什麼「單列族名」是個必要的選項。

專題的第 3 篇將告訴你,今年 5 月,單列族名相關法條修法後,原住民族名登記方面還有什麼「未竟之業」,這部以漢人為主的《姓名條例》還有哪些不夠友善、值得重新思考的地方。

此外,每篇文章中,都有「點我聽XXXXX怎麼念」的超連結。因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政部戶政司都以「民眾不夠熟悉羅馬拼音」、不會發音為由,拒絕讓原住民單列族名。

內政部或許有其考量,但「不夠熟悉」正是多多益善身為網路媒體可以著力的地方。在這 3 篇報導中,只要有族名,我們都會提供族語發音的連結,這些族語都由「受訪者」本人親自念出,希望大家讀到這些地方時,也可以停下來,聽聽族語發音,甚至跟著一起念念看。

希望專題中受訪者的故事、他們親自念出的族名,能引領我們從「不太熟悉」,一起走到「族群友善」。

採訪撰稿/李修慧
核稿編輯/葉靜倫
執行編輯/黃愉婷、王俞茹
社群編輯/黃婉婷
視覺設計/林 俐

401847548 10159914514858511 6424533808053934780 N

【和國家討回我的名字1】原住民運動里程碑:終於等到「單列族名」通過!立院要求各系統同步更新

「每一次開庭,我都非常的失落。為什麼身為一個原住民,要用自己的族名登記在身分註記上,是這麼這麼的困難?」透過修改《姓名條例》,才能解決根本問題,不用再透過訴訟,爭取理所當然的權利。
閱讀全文【和國家討回我的名字1】原住民運動里程碑:終於等到「單列族名」通過!立院要求各系統同步更新
2023 年 12 月 21 日,倡議單列族名的「以我的族名呼喚我」行動小組在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前舉辦「單列族名行政訴訟,庭前記者會」。圖/「以我的族名呼喚我」fb 粉專

【和國家討回我的名字2】「妳阿嬤是誰?」原住民同族不同姓、漢姓隨便取,身分證上的族名之爭

單列族名成功後,Bawtu Payen 終於可以好好向人們介紹自己的族名。長期關注原住民族語存續問題的他認為不能單列族名的規定,「是為了以後方便統治我們(原住民)、讓我們的文化消失。」
閱讀全文【和國家討回我的名字2】「妳阿嬤是誰?」原住民同族不同姓、漢姓隨便取,身分證上的族名之爭

【和國家討回我的名字3】恢復族名唯一機會?在漢人戶政系統中,被說「不夠傳統」的原住民

修法後,原住民可以依法在身分證上單列族名,然而無論是恢復傳統族名還是漢姓漢名,都只能修改一次。如果爸媽來自不同族,甚至要依循戶政單位制式的命名方式,這些都可能限制原住民的文化認同。
閱讀全文【和國家討回我的名字3】恢復族名唯一機會?在漢人戶政系統中,被說「不夠傳統」的原住民

如果你認同我們獨家深耕的公益報導

邀請你捐款支持非營利媒體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