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城市共生】艋舺公園改建倒數&包容城市

更新時間:2024/9/5

「艋舺公園原來有一半以上的使用者,都不是街友」、「街友其實比誰都希望公園乾淨又明亮」、「街友如果得到適當服務,居民生活也會變好」……

位於臺北萬華區龍山寺正對面的艋舺公園,白天是社區長輩聚集休息、交朋友、領愛心便當或生活用品、尋找臨時工的據點。入夜後,這裡成為無家可歸者的暫時休憩地。

多年來,艋舺公園承載著各種為了生存、對人際連結的渴望。這座性質特殊的公園,隨著落成將近 20 年,如今預計於 2025 年進行改建。改建過程將大幅影響在地居民和商家,以及夜宿的無家者。

過去 4 年來,主導改建案的臺北市工程局公園處,曾舉辦數場工作坊和說明會,邀請萬華的里長、商家、社福團體、政府官員等人參與討論,期望公園經過改造後煥然一新,吸引更多人前來。

隨著討論進行,也把許多萬華人長年關注的遊民議題拉上檯面,讓我們聽見許多在地人的聲音;透過民間團體的訪查,也讓讀者第一次聽到無家者對改建案的心聲—— 即使他們自己的「家」將被拆遷改建,但他們多數在說明會等場合並不容易開口。

艋舺公園改建倒數,城市共融仍需各方努力

去年7月,我們曾研究報導過「包容城市」的概念,今年 9 月,乘著這次總共 3 篇的【城市共生】專題,可以窺見理念要落實到真實生活中的不容易。

第 1 篇梳理了改建案的背景、對在地使用者的影響,也揭示艋舺公園主要使用者的真實樣貌,並放入民間團體決定進行街頭訪查的起心動念,最後更附上訪查志工們可愛的筆記;

第 2 篇回顧艋舺公園如何成為無家者聚集地的歷史變遷、納入街友和商家面對改建的不安,以及地方社會局的想法。針對艋舺公園常為人詬病的環境與秩序問題,也藉由訪談釐清了大眾常見的誤解與迷思。文末同樣附上街友們真實的心聲摘錄。

第 3 篇,我們檢視了國內常見的街友住宿模式、艋舺公園附近商家對「就近納管」街友的爭執與期待,也介紹在地民間團體理想中的「極短期社區安置」方案,看見各方如何從不同的角度,一起努力化解彼此的對立。最後同樣附上街頭訪查中,來自在地居民的聲音。

採訪撰稿/曾玉婷
核稿編輯/葉靜倫
執行編輯/黃愉婷
社群編輯/黃婉婷
視覺設計/林 俐
專題部分支持/無家者聯盟

【城市共生1】艋舺公園改建:分段施工、迴廊縮減衝擊街友、半數以上使用者原來「有家」

煥然一新的公園雖然值得期待,更多居民關心的卻是「人」的議題。無家者聯盟召集數十位志工,上街訪問公園的日間使用者、夜宿者和附近商家,發現真正的使用者和用途其實跟大家想的不太一樣……
閱讀全文【城市共生1】艋舺公園改建:分段施工、迴廊縮減衝擊街友、半數以上使用者原來「有家」

【城市共生2】萬華居民與遊民相爭,民團訪查:無家者才是最希望公園乾淨又安全的人

無家者是最希望公園乾淨的人,以便在舒適的地方休息。夜宿公園更是一種自我保護,因為公園明亮、便於求救,許多無家者都慶幸公園有駐衛警。尤其近年女性無家者人數逐漸增加,更需要安全的空間。
閱讀全文【城市共生2】萬華居民與遊民相爭,民團訪查:無家者才是最希望公園乾淨又安全的人

【城市共生3】「驅離已證實無效」,艋舺公園改建案:6成商家支持街友「就近納管」

艋舺公園改建在即,無家者聯盟提出「就近分級納管」街友,來取代強制驅離,以達到都市包容。他們強調,所謂包容,並不是要用誰的犧牲去包容誰,而是努力建構一個能夠滿足彼此需求的城市。
閱讀全文【城市共生3】「驅離已證實無效」,艋舺公園改建案:6成商家支持街友「就近納管」

你的一筆捐款,讓許多脆弱處境和善意行動被看見

脆弱群體的處境沒有人看見,助人工作的學問不被理解,政治、法規、制度上的問題沒辦法被好好釐清。

每一天,為了讓社會對公益的想像不只有「愛心」,為了讓身心障礙者、無家者、脆弱青少年等無聲的群體被聽見,《Right Plus 多多益善》以新聞專業投入公益,用僅僅 6 個專職夥伴堅持至今。

在沒有充足設備、不仰賴財團和政府、不做廣告化的新聞下,靠著大家的捐款,好不容易走了 4 年。有你的支持,我們才可以繼續。

你的捐款可以直接支持《多多益善》的非營利新聞工作,讓許許多多專業服務被看見,也讓那些無人聞問卻影響深遠的事,被正確的理解。

如果你認同這樣堅持不懈的投入、欣賞我們的報導,請用捐款支持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