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ICE

看更多編輯精選文章

25072 News

【雙週報|07/14-07/27】立院修法虐兒致死可判死刑、彰化準公共幼兒園涉 158 次不當管教致重傷、丹娜絲災後復原物資與志工調度皆失序

1. 兒少|立院三讀通過《刑法》虐童修正案,凌虐殺害7歲以下幼童可判死刑

立法院 7 月 18 日三讀通過《刑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大幅加重虐童刑責,其中以凌虐方式殺害未滿 7 歲幼童者最重可判死刑,虐待致死亦可處死刑或無期徒刑。此次修法源於剴剴案等多起幼童受虐致死案件引發的社會關注,而出現要求加重刑責嚴懲虐童行為的呼聲。

修法重點包括增訂刑法第 272-1 條,規定殺害未滿 7 歲幼童者加重其刑 1/2,以凌虐方式殺害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預備犯亦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修正後的第 286 條則明定,虐待未滿 7 歲幼童致死者處死刑、無期徒刑或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若意圖營利施虐致死,刑期更重至 12 年以上。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王玥好指出,除了重刑外,更重要的是檢視防治系統漏洞,即時辨識並攔截潛在施暴者。真理大學法律系教授吳景欽則提醒,凌虐屬故意行為,但致死屬過失,將其等同殺人罪可能產生罪刑不相當問題。

2. 兒少|彰化準公共幼兒園驚爆 158 次不當管教致幼童私密處重傷,家長要求重啟調查

彰化某準公共幼兒園爆發嚴重虐童事件,2 名教保員在 10 天內對至少 6 名幼童進行 158 次不當管教,造成多名幼童私密處受傷。家長不滿彰化縣教育處僅以「不當管教」定性,要求重啟調查並質疑調查標準過低。

受害幼童傷勢包括女童私密處撕裂傷、男童肛門至睪丸部位裂傷等。監視器畫面顯示,李姓主要教保員進行 158 次不當行為,包括將幼童關進廁所 20 分鐘、對頭部及肢體推拉踢打等。受害幼童目前接受心理治療,部分出現對教師恐懼反應。

教育處依教保服務人員條例對李姓教保員開罰 23 萬元並停聘 3 年,該園所罰鍰 6 萬元。然而家長認為處置過輕,已有 2 名家長對教保員提告傷害及性侵等罪名。彰化縣議員許雅琳批評教育處消極處理,要求專案重啟調查,由專業人員判定是否構成身心虐待。

人本教育基金會表示,雖然李姓教保員將被列入不適任教師資料庫 3 年,但期滿仍可重新擔任教保員,建議應視為終身不適任。

彰化縣議員許雅琳與家長共同召開記者會,說明針對本案第二次調查的及果。圖/許雅琳 fb 粉專

3. 兒少|兒少對家中長輩施暴案件5年增8成,近7成兒少有身心議題

衛生福利部 7 月 25 日舉辦終止家暴防治記者會,會中公佈統計顯示,未成年人傷害直系尊親屬通報案件從 2020 年的 2358 件增至 2024 年 4253 件,5 年間成長約 8 成,案件量逐年攀升。 

臺大社工系兼任教授劉淑瓊分析 194 件未成年人傷害直系尊親屬通報案件後發現,67.5% 的未成年行為人具有特殊身心狀況,其中國小階段傷人的比例更高達 8 成。這些孩子多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泛自閉症障礙等疾病,且超過 6 成曾經歷受暴、目睹家暴等創傷經驗。

未成年人傷害直系尊親屬通報案件類型以「情感型」占 5 成最多,主要與孩子情緒失調及童年創傷相關;其次為相對輕微但可能在特定情境下激化衝突的「情境型」,占約 3 成。

此外,案件中受暴的長輩有 76.8% 為女性,施暴的晚輩 78.3% 為男性,顯示此議題與性別因素相關。受暴長輩雖有 88.1% 具求助意願,但常因擔心被指責「教養失敗」而羞於求援。

4. 性別|監察院糾正貢寮國中性騷案,前校長涉包庇、教育局允全面檢討甄選制度

監察院 7 月 16 日通過糾正新北市貢寮國中及教育局,針對該校代理教師涉多起性騷擾學生案件處理不當。監委葉大華調查發現,涉事教師自 101 至 113 學年度任職期間,共涉 11 起校安通報事件,其中包含至少 3 件性騷擾或猥褻男學生事件,甚至曾住進學生家中。

調查揭露,施姓前校長得知學生疑遭性騷擾後,未依法進行校安及社政通報,反而私下接觸學生與家屬,甚至暫停性平會調查,涉嫌包庇。更令人憂心的是,該名代理教師未修完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僅憑大學學歷連續任教 12 年,校方對代理教師甄選把關不嚴,未能保障學生受教權益。

新北市教育局回應,將重新徵詢當事人意願,若願意配合或有新事證將重啟調查。該教師已因不當管教案件遭解聘並處 6 萬元罰緩。教育局承諾全面檢討代理教師甄選流程,並將查核校安及性平紀錄增列為必要條件。

5. 性別|監院調查《跟騷法》施行3年缺失,保護令核發竟需 35 日、被害人常求助無門

監察委員紀惠容調查發現,《跟蹤騷擾防制法》施行 3 年多來,執行面仍存在重大缺失。司法機關核發跟騷保護令平均需時 34.98 日,相較家暴緊急保護令僅需 2.08 小時,保護時效明顯不足,影響嚇阻效果。

調查報告指出,部分警察機關自行判讀跟騷行為「與性或性別無關」而拒絕受理報案,且員警專業知能參差不齊,部分被害人報案時遭歧視,形成二度傷害。此外,警察機關欠缺對被害人的安全保密空間,核發書面告誡平均需 11.9 日,空窗期間約 1 成行為人仍有踰矩行為。

3 年來跟騷法聲請保護令中,勾選處遇款項(要求騷擾者應完成特定處遇輔導)者共有 127 件,但法院審理後僅核發 4 件治療性處遇保護令,其中只有 1 件完成治療,2 件因相對人入獄而未執行,1 件為認知教育輔導卻無執行機關。

目前各縣市社政機關提供跟騷被害人保護扶助人力僅 186 人,多數兼辦性騷擾防治業務,且散布不同單位、經費來源多元,形成多頭馬車現象,被害人常求助無門。

6. 性別|因應大法官人事同意權投票,民團籲正視性侵追訴期不義、支持倖存者釋憲

因應 7 月 25 日立法院進行的大法官人事同意權投票,暖暖 Sunshine 協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等民團偕同立委召開記者會,呼籲重視兒少性侵案追訴期問題。根據法務部統計,近 20 年來已有 1097 位性侵被害人因時效問題無法提告,讓加害人逍遙法外。

憲法法庭正審理「民國 95 年以前性暴力犯罪追訴期規定」違憲案,共有 30 位性侵倖存者加入釋憲行動,其中 9 成受害時未滿 18 歲。民團指出,根據澳洲研究,性侵倖存者需 20-30 年才敢求助,但臺灣現行法律導致倖存者成年後仍受限於嚴苛的時效規範。

在刑事案件方面,超過追訴期將直接遭檢方不起訴;民事案件則常因超過《民法》規定的 2 年請求期間而無法求償。美國、日本等多國已延長或廢除性侵案追訴期,民團呼籲政府應全面檢討相關法規。

立委范雲、林月琴等人表達支持修法,民團持續邀請符合條件的倖存者加入釋憲行列,期盼透過集體行動推動司法改革,讓更多受害者獲得應有的司法救濟機會。

7/23,暖暖 Sunshine 協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等民團偕同立委召開記者會。圖/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公督盟)fb 粉專

7. 人權|臺師大女足連續 14 天、每天被抽血3次,涉案教練遭註銷教練證並解聘

臺師大女足教練周台英因要求學生球員配合研究抽血,並以扣學分、退隊等方式威脅不配合者,引發社會關注。

2024 年 11 月 28 日,立委陳培瑜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質詢時揭露,臺師大女足球員需從早上 5 時至晚上 9 時進行密集訓練,卻被迫連續 14 天抽血、每日 3 次,甚至曾由無醫事資格的人員採血。隔日臺師大展開調查,聲稱學生皆事先「知情同意」,且檢測皆由合法醫療機構執行。

今年 7 月 15 日受害學生在立委與民團陪同下召開記者會,強調發聲並非為了報復,而是希望體育圈不再重演類似事件。立委與民團也指出,本案恐違反學術倫理與《人體研究法》,呼籲教育部與衛福部徹查。7 月 17 日,教育部與受害學生達成  7 點共識,包括組成跨部會調查小組及提供法律協助等。

7 月 19 日,臺師大校長吳正己與涉案教練周台英首度公開道歉;7 月 23 日,中華足協也發出聲明,將註銷周台英教練證並終生禁止其參與足球事務;7 月 25 日,臺師大教評會決議解聘周台英,4 年內不得聘任為教師。

7/15,受害學生在立委與民團陪同下召開記者會。圖/范雲 fb 粉專

8. 災變|丹娜絲颱風災後復原亂象,物資分配不均、志工調度失靈

丹娜絲颱風 7 月 6 日重創臺南,造成大規模停電斷訊,災後復原過程呈現社福體系多項問題。包括災區物資供需失衡嚴重,民間的愛心捐贈湧入卻缺乏統一媒合機制,社區之間物資分配不均,加深居民不公平的感受。

志工人力調度同樣混亂,600 多名報名志工中,專業技能落差極大。許多志工缺乏屋頂帆布鋪設等高風險的工作能力,反而增加災區的負擔。臺南市志願服務推廣中心坦言,難以精準判斷如何運用專業技術,供需整合成為急迫的課題。

機構照護品質也遭遇重創。學甲老人養護中心停電 8 天,8 名仰賴呼吸器維生的長者生命垂危,主任每日奔波尋找柴油維持發電機運轉。儘管該中心每年更新災害應變計畫,實際求助時,社會局卻除了電話關心外束手無策,凸顯災防計畫與實務嚴重脫節。

多位專家呼籲建立公開透明的整合平臺,平時即應訓練村里長熟練操作,確保災難時資源精準配送。政府、社區、NGO 三方的合作機制也亟需強化,才能真正提升城鎮韌性,保障弱勢族群在災難中的基本權益。

9. 共融|博愛座正式走入歷史,修法後改名「優先席」擴大適用對象

立法院 7 月 15 日三讀通過《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 53 條修正案,將行之有年的「博愛座」改名為「優先席」,適用對象由現行「老弱婦孺」調整為「(提供身心障礙者或)其他有實際需要者」,近半世紀的博愛座正式走入歷史。

此次修法回應博愛座長期衍生的社會爭議,新制規定,未提供對號座的大眾運輸工具應設置優先席,讓身心障礙者或有其他實際需要者優先乘坐,比例不得低於總座位數的 15% 。

院會同時通過附帶決議,建請交通部會商衛福部訂定優先席統一圖示,供各大眾運輸工具業者運用,並研議多元宣導措施,透過人員廣播提醒,讓社會大眾發揮禮讓精神及同理心。

身心障礙聯盟祕書長洪心平指出,洗腎患者、癌症化療者等有需求但外觀難以辨識的族群,建議仿照孕婦「好孕貼紙」模式,提供優先席貼紙讓有需求者索取,保障實際需要卻不好意思開口者的權益。

10. 長照|老人福利機構評鑑改採二分制,不合格者最重停業、廢照處分

立法院 7 月 15 日三讀通過《老人福利法》第 48 條修正案,將老人福利機構評鑑制度由現行的優、甲、乙、丙、丁的五等第制,修正為「合格者」與「不合格者」二分制,以統一長照相關法規的評鑑標準。

此次修法主要考量臺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長期照顧服務法》與《護理人員法》皆採用合格制評鑑,為完善長照機構制度,同為住宿式長照機構應統一相關規定。

修法後,機構評鑑不合格者將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處 6 萬元以上 30 萬元以下罰鍰,可按次處罰;情節重大者,可處 1 個月以上 1 年以下停業處分,停業期滿仍未改善者,可廢止設立許可。

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代理署長周道君表示,未來優、甲、乙等將列為合格者,丙、丁等列為不合格者,相關教育訓練、公費安置資格、補助計畫將同步調整。


你的捐款,可以支持我們持續製作公益雙週報

這篇雙週報是《多多益善》每 2 週一期的公益新聞摘要,我們投入大量的時間、搜集國內外新聞,並從中討論、篩選、撰寫出 10 大要聞。

每一則新聞,都是奠基於《多多益善》對社福領域和公益產業需求的了解,為你選進攸關弱勢權益、臺灣社福發展的重要動態。

這份週報提供平時忙碌工作的人們,用一篇文章掌握公益社福時事,幫助社福、教育和人權領域工作者,掌握關鍵且重要的公益脈動。更重要的是,讓弱勢處境不被每日數以萬計的新聞淹沒。

如果你認同這樣的投入,欣賞我們製作的這份公益雙週報,請用捐款支持我們。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沈嘉偉
沈嘉偉

和島嶼上的人事物,一起探索社會工作的可能性,試著在多變的新聞報導裡,追尋未知的世界。

文章: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