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更多編輯精選文章

汪育儒、張哲誠/從障礙經驗看《反歧視法》(下):展開平權的討論,才是立法原意

汪育儒、張哲誠/從障礙經驗看《反歧視法》(上):何謂仇恨言論?如何定義歧視?

「改善交通,能改善一整個家庭」裕隆愛的里程數公益平臺,接上助人工作最後一里路

我的自閉症生活密技:當朋友理解我克服障礙的方法,我們變得更加親近了/《自閉者的面具,為何戴上,如何卸下》

什麼是自閉症?我們由下而上理解世界、擁有特殊興趣、誤解與嘲笑讓我們隱藏自己/《自閉者的面具,為何戴上,如何卸下》

承上篇:網路兒童性誘騙(上):隱藏在數位空間、利用信任關係的犯罪行為
撰文/徐思寧 繪本《蝴蝶朵朵》繪者
澳洲的皇家調查委員會(Royal Commission)在 2017 年發表了一份有關兒童在機構(如學校、教會、育幼院)遇到性侵害的全國調查報告。報告指出,下面這些數位科技有較高的兒童性誘騙風險:
越來越多線上社交平臺被設計來作為約會或認識伴侶的媒介,部分平臺的社交或約會用途界線日益模糊,使兒童及青少年難以辨認不同網路用戶之間的行為差異,以及背後可能隱藏的危機。
現在很多線上遊戲及社交平臺,均會提供用戶互傳私人訊息的服務。這些平臺提供的私人訊息功能具隱蔽性質,提供潛在的兒童性侵加害者與孩子在線上祕密互動的機會。
不少線上平臺為了保障用戶隱私,更提供數據加密服務,增加了執法部門調查線上兒童性誘騙的困難。
具有線上直播的應用程式,讓兒童可以隨時隨地與陌生人、認識的人、群組或一般大眾進行直播或線上面對面的即時互動。不少兒童性侵加害者利用這些平臺不受地點限制和匿名的特性,與兒童進行即時接觸,並引導孩子在直播期間與他們進行性互動。
網路空間及真實世界的界線日趨模糊。學校教職員與學生透過數位媒介溝通越來越普遍。學校內如何預防網路兒童性誘騙,成為保護學生的重要議題。
澳洲皇家委員會的報告同時指出,在學校、教會、體育會等機構場域,以下的因素會增加兒童遇到性誘騙的風險:
例如老師利用網路「學習遊戲」(educational games)的聊天室,跟學生在下課時間繼續聊天互動,以此進行網路性誘騙。
學校的老師、教職員、體育教練或志工,不運用學校的官方帳號,而是以私人電子郵件、私人社交媒體帳號與學生取得聯絡,並進行單對單的聊天互動。
澳洲 YMCA 的一位兒童保育員就利用私人電話登記的社交帳號,與工作期間照顧的孩子取得個人聯繫,對他們進行網路性誘騙,並侵犯了這些小孩。
雖然澳洲 YMCA 有針對兒童照片、員工運用智慧手機及其他數位科技擬訂相關兒童保護政策,但政策執行不力時,加害者就會有機會找到政策漏洞性侵兒童。
有些教育或補教機構會為兒童提供網路家教服務、線上諮詢、線上一對一的語言教育服務。這種線上學習形式製造了機會,讓成人可持續與兒童在相對封閉的網路空間裡,不受監控的互動。
數位科技加速了兒童性誘騙的佈局時間,並增加了犯案的隱密性。如何確保兒童在網路世界的安全,已經成為很多家長關心的議題。
英國的預防兒童性侵害倡議團體「Stop It Now!」就兒童網路安全,向父母提出以下建議:
我們常常聽到很多關於兒童運用網路所衍生的擔憂或負面問題,但我們不可以忽略,兒童及青少年可以上網/運用社交媒體平臺,其實也為他們帶來很多正面的改變及益處。
例如,兒童可以透過數位科技及網路環境進行自主學習、取得各種知識和資訊、建立自己的社交網絡等。網路平臺更能幫助兒童取得有關兒童性侵的資訊及專業意見,甚至可以找到安全的途徑揭露性侵的經歷。
兒童可以運用數位媒體已成為兒童權利重要的一環。除了支持兒童運用網路空間及數位媒介,保障他們取得資訊的權利、社交的自由及隱私權,還需要保護兒童避免網路危機,如何在兩者間取得平衡,是我們維護兒童權利的一大考驗。
延伸閱讀:
1. 南韓 N 號房再現網路未成年性剝削,7 個你必須了解的犯罪模式與防範重點
2. 【看見孩子】專題:網路影像背後,那些真實遭性虐的孩子
3. 線上孩童性影像全球氾濫:75% 由父母親友施虐或拍攝,長大後持續受虐或成施虐者
4. 懸崖上的小網紅:父母公開曬娃、小孩網安意識不足、直播平臺欠缺自律,釣出戀童犯罪者與龐大商機
5. 線上孩童性影像市場化、產業化,持有未成年性影像即屬犯罪
參考文獻:
原文「網路兒童性誘騙:隱藏在數位空間的犯罪行為」刊載於部落格貓獅子工作室:給安娜的信,Right Plus 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