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點了咖啡館:公益團體結合在地超商,80 歲失智阿嬤邊玩邊上班

適逢 9 月國際失智症月來臨,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西松日間照顧中心」4 位平均年齡 80 歲的失智長輩們,在經過一個多月的實習後,正式開始於每週五早上 10 點半至 11 點半在 7-ELEVEN「值班」,在店員協助下整理商品、結帳甚至為顧客煮咖啡。

國際失智症協會(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ADI)自 1994 年起將每年 9 月定為「國際失智症月」,連結世界 70 逾國共同宣導失智症的預防、治療與照護,並努力排除失智症標籤化。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指出,2018 年全球失智症人口推估已達 5000 萬人,照護成本高達 1 兆美元。在臺灣,至 2018 年底,臺灣失智人口已超過 28 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 1.2%,且其盛行率隨著年紀增長而攀升,65 歲以上平均每 12 位長者就有 1 位、80 歲以上每 5 位就有 1 位罹患失智症。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西松日間照顧中心」4 位平均年齡 80 歲的失智長輩們成為 7-ELEVEN「幾點了咖啡館」值班店員。圖/7-ELEVEN 提供

屏東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詹智鈞醫師曾於受訪時強調失智症並非自然的老化,而是一種腦部疾病,大腦在有毒物質持續累積下萎縮,形成失智症。包括頭部外傷、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或中風、憂鬱症、心臟病、甲狀腺、新陳代謝,甚至過量飲酒、吸毒等都有可能導致失智症。

失智症狀包括熟悉的事物突然變得陌生、個性或行為異常、空間感混亂而四處遊走、迷失、妄想、認知錯亂、喪失短期記憶能力等,是必須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疾病。尤其其中有 6 成左右是不可逆轉、無法治癒的阿茲海默氏症,必須即早發現才能延緩退化、穩定情緒。

生活即復健,延緩退化就是種進步

嘉義的天主教中華聖母社會福利基金會(以下簡稱「聖母基金會」)長期從事長者、失智症者與身心障礙等服務。2017 年時,因為受到日本「會上錯菜的餐廳」與荷蘭的失智友善超市影響,與 7-ELEVEN 協力展開「幾點了咖啡館」計畫。聖母基金會執行長黎世宏說:「人在失智後有很多能力都會慢慢退化,尤其像阿茲海默氏症這種退化型失智症,病程是不可逆的,最後會像失能的植物人一樣臥床。因此對這些長輩們來說,能夠延緩退化就是一種進步;對家屬們來說,退化得愈慢,照顧壓力也愈小。

金英阿嬤一家 3 代同堂都很支持阿嬤到幾點了咖啡館「上班」。圖/7-ELEVEN 提供

黎世宏指出,當初看到「上錯菜餐廳」和失智友善超市讓失智長輩當店員,就在想這種模式有沒有可能在臺灣實現,後來他發現與在地生活緊密結合的便利商店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場域,不僅能讓長輩們待在安心熟悉的環境裡,也能透過各種工作,訓練長輩們學習新事物、維持核心能力,實踐「生活即復健」的照顧理念。

例如,透過排列架上貨品,學習哪些東西要放在哪裡、辨識不同的商品、將飲料轉正、排整齊等,都能夠訓練長輩們的認知能力。結帳時則訓練長輩們辨認鈔票面值、考驗簡單的計算,最後在找零過程中與顧客互動。「長輩失智後,家人幾乎不會讓他們自己買東西、多半都再也用不到計算能力。光是結帳這件事就是種訓練,就算錢算錯了也沒關係,店員都會在旁邊鼓勵、協助。」黎世宏說。

而學習操作咖啡機更是種挑戰。「對一般人來說,使用搖控器、智慧型手機等都很簡單,但對失智長輩來說,面對一整排的按扭,要想像這一鍵按下去可能會發生什麼事,就是一種抽象能力的延伸。」黎世宏說,很多人,包括家屬都會說,長輩們都已經失智了,怎麼還叫他們去賣咖啡?但聖母基金會想做的就是翻轉這種刻板印象,強調失智後未必就等於失能,長輩們也不只有「被照顧者」這個角色。

郭春阿嬤煮咖啡情形。圖/7-ELEVEN 提供

另一方面,每週短短 1 小時的人際互動,也能對失智長輩產生明顯的助益。「很多長輩生病後就被關在家裡或照顧機構,很少接觸一般民眾,每天所見只有家人、看護、照顧人員或其他失智長輩,自己出門到店裡買東西的機會也不多,大家總怕他們出來會有危險。」黎世宏解釋:「我們希望透過這樣的設計,找回長輩們從前的人際互動感。」

每天都是新的一天,在社區裡開心又安心

聖母基金會從嘉義開始推行「幾點了咖啡館」,因為試行成效不錯,除了基金會原本在地負責的 3 間超商,今年更開始與 7-ELEVEN 協同拓展至新竹、臺中、高雄、屏東等地,至上週五啟動的大臺北地區第一家展店(7-ELEVEN 京佳門市),已是全臺第 8 間「幾點了咖啡館」,共計有 31 名失智長輩定期到各縣市咖啡館「上班」。

說是「咖啡館」,其實就是 7-ELEVEN 咖啡吧與顧客休息區的結合,但 2 年下來,聖母基金會已在過程中磨合出一套展店 SOP,甚至製作教育訓練手冊。展店前,超商店員們也必須受訓,認識失智症、學習如何與失智長輩應對、了解過程中若有突發狀況,如長輩們出現較大的情緒起伏時該如何因應等。長輩們正式值班前也需要經過幾次實習,熟悉環境,與店員們建立關係,社工也必須全程在場陪伴。

金英阿嬤的女兒擔任她服務的第一位客人。圖/7-ELEVEN 提供

京佳門市最近才開幕,店長葛志明因家中也有失智家人,一開始就非常樂於參與這個計畫,表示從 7 月多店員受訓、阿嬤們實習到現在,大家感情已經很好。葛志明說:「其實像整理貨架,我們只要求阿嬤們把東西排整齊就好,她們到現在來實習過 5 次,剛開始會很緊張,而且今天教過的東西其實隔天就忘了。但現在可以感覺得出情緒上比較穩定,開始願意聽我們指示,也比較安心了,都會跟我們聊天。」

因為短期記憶能力逐漸退化,對阿嬤們來說確實「每天都是新的一天」。負責在京佳門市煮咖啡、高齡 84 歲的郭春阿嬤,就經常在按鈕後看著咖啡流洩而出感到驚喜,即使才剛煮完,下一杯還是會繼續驚嘆:「喔~這樣就出來了!」。刷條碼結帳時,也會對於新時代的刷付科技感到有趣,直乎:「喔~這樣就可以付錢了!」

在地團體與商家協力,創造友善空間

除了在地超商願意支持、承擔人力培訓與協助成本,以及可能因長輩失誤而招致的客訴,另一方面,對長期深耕嘉義的聖母基金會來說,想要向外縣市展店,還需要能夠配合的在地公益團體合作:「我們會先從長者照顧領域中邀請認同我們理念的團體,他們對當地社區網絡較熟悉,也能評估如何選擇適合的長輩參與咖啡館計畫,選擇體力、專注力都適合的長輩。」黎世宏說。

此次在京佳門市的合作,便是與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一起,邀請 4 個輕、中度失智的阿嬤們 2 人一組,每週「輪班」。阿嬤們平日住的「西松日間照顧中心」自 2000 年起運作至今,距離京佳門市步行僅 1 分鐘的距離。弘道臺北服務處處長鐘智馨說:「日照中心下午有時會提供點心、有時讓長輩們自己出來買東西,所以這附近原本就是阿嬤們相對較熟悉的場所。考量到體力與活潑度,避免太怕生導致情緒波動,才選擇這 4 位阿嬤參加。過程中我們都會全程陪同,長輩們雖然記不得名字,但都認得我們的臉或制服的顏色,對環境有熟悉感會比較安心。」

「幾點了咖啡館」失智阿嬤們專注的整理商品貨架。圖/7-ELEVEN 提供

鐘智馨指出,雖然教過的東西馬上就忘、做事效率不可能跟「真的店員」一樣,但提升社會互動的機會與能力才是重點,因為事情不見得能做「對」,但快樂的情緒會留下,讓阿嬤們真實參與。例如,雖然不記得顧客離開時要喊「謝謝光臨」,卻會用臺語喊出自己成長年代時的語言:「武迎擱再來!」(有空再來!)且從實習到現在,阿嬤們的活動力和人際互動明顯看到改善,笑容也變多了。

81 歲李金英阿嬤的女兒說:「其實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吧!但很感謝這樣的方式可以刺激她們腦部,讓她們玩得開心、心情好、擁有快樂的晚年。」黎世宏也補充,現在許多長輩們已經會期待「上班」這件事,常會在前一天就喊著:「明天又要去賣咖啡了!」也有長輩的家人會利用寒暑假帶孫子去跟阿嬤買咖啡,讓阿嬤非常開心。

7-ELEVEN 最後表示,「幾點了咖啡館」合作 2 年下來,透過「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IADL)功能量表」評估參與咖啡館計畫的失智長輩行為,有 9 成的長輩情緒趨於穩定,8 成的長輩會主動與他人接觸、樂於嘗試新事物,並且有 6 成的長輩沒有再出現明顯退化。他們很希望更多縣市與門市願意加入這個計畫,共創社區裡的友善空間。


延伸閱讀:
1. 屏基衛教、診療、照護一條龍服務,打擊失智症
2. 老弱長者難以承受環境風險與天災衝擊,弘道基金會與 7-11 攜手推動預防性居家修繕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葉靜倫
葉靜倫

Right Plus 創辦人 & 總編輯。曾任出版社資深編輯、NGO 雜工、NPOst 主編,對書寫斤斤計較但錯字很多。除了文字沒有其他技能。

想當特務卻當了 10 年編輯,想養獅子卻養了一隻貓。相信智慧比外貌還重要,但離不開放大片。最喜歡善良的朋友,聰明的情人,以及各種溫柔的對待。

文章: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