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ICE

看更多編輯精選文章

兒虐

【雙週報|04/07-04/20】兒童出養評估將回歸政府主導、《學校供餐法》立法未納入學生聲音、前總監指控 Meta 涉嫌與中共審查臺港用戶

衛福部預告修法,強化收養人適性評估,並規定社工在職訓練須包含 6 小時兒童發展及辨識兒童受虐敏感度課程。

閱讀全文【雙週報|04/07-04/20】兒童出養評估將回歸政府主導、《學校供餐法》立法未納入學生聲音、前總監指控 Meta 涉嫌與中共審查臺港用戶

【孩能去哪裡6】社工求不到床位只能帶孩子住旅館!「去機構化」定義不明,臺灣兒少返家路迢迢

受虐或需安置的兒少無處可去,甚至滯留緊急安置中心、醫院或旅館。政府推動去機構化卻未完善社區照顧,安置資源匱乏、返家支持不足。

閱讀全文【孩能去哪裡6】社工求不到床位只能帶孩子住旅館!「去機構化」定義不明,臺灣兒少返家路迢迢

【孩能去哪裡5】剴剴案一週年(下):照顧人力嚴重短缺,兒少安置何去何從?

「所謂安置,是要把一個孩子強制帶離他的原生家庭,從國際公約的各方觀點出發,都認為本該由政府來做,甚至需要經過法院裁定。但過去,出養兒一直都被各縣市安置系統排除在外⋯⋯」

閱讀全文【孩能去哪裡5】剴剴案一週年(下):照顧人力嚴重短缺,兒少安置何去何從?

《孩能去哪裡》採訪幕後:面對兒少安置老問題,報導如何寫出新角度?/【後臺人生 EP64】

是什麼原因,讓多多今年再次推出兒少安置系列報導?在兒虐案後的敏感時刻進行採訪,她碰到了哪些困難?記者報導和學術研究、一線工作,有什麼不同考量?

閱讀全文《孩能去哪裡》採訪幕後:面對兒少安置老問題,報導如何寫出新角度?/【後臺人生 EP64】

郭可盼/一個社工被起訴之後:那些在體制中為難、在倫理中掙扎的助人工作者

我也會很擔心,社工必須變得越來越自我保護,包括拒絕服務風險較高的案主、較常使用強制的措施、花很多時間和力氣完成行政作業和紀錄,而非專注於服務,或決定離開社工領域⋯⋯

閱讀全文郭可盼/一個社工被起訴之後:那些在體制中為難、在倫理中掙扎的助人工作者

【孩能去哪裡2】「我們家的爸爸不打人」,寄養家庭大缺工、叔叔阿姨和社工都去哪了?

「不只寄養業務,各團體都在大缺工,缺翻了!」兒少保社工大幅流失,即使是年收超過 45 億的公益巨頭也逃不過。這也意謂著專業斷線、有床位也找不到地方收小孩,因為根本找不到人做服務。

閱讀全文【孩能去哪裡2】「我們家的爸爸不打人」,寄養家庭大缺工、叔叔阿姨和社工都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