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ICE

看更多編輯精選文章

News25052

【雙週報|05/05-05/18】虐童致死案保母姊妹判無期徒刑及 18 年、新北圍棋老師猥褻案受害童反覆陳述達 15 次、監委調查印尼漁工遭漁船棄置模里西斯2年

1. 兒少|虐童致死案判決,保母姊妹判處無期徒刑及 18 年有期徒刑

臺北地方法院國民法官法庭於 5 月 13 日針對剴剴虐童致死案做出判決,主要涉案者劉彩萱被判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其妹劉若琳則被判處 18 年有期徒刑,本案可上訴。

法院審理認定,劉姓姊妹於 2023 年 8 月受兒福聯盟委託照顧 1 歲男童剴剴,卻於同年 9 月至 12 月間以綑綁手腳塞入水桶、長時間裸體罰站、毆打,及以爬滿蟑螂的紙杯餵食不新鮮食物等方式凌虐孩童。2023 年 12 月 23 日晚間,剴剴出現嘔吐、手腳冰冷等症狀,保母姊妹卻置之不理,直至隔日凌晨發現孩童無意識才送醫,最終導致男童不治。

審判長表示,合議庭考量劉姓姊妹犯罪動機為「以虐取樂」,惡性重大且危害甚鉅,且至今未與被害人家屬和解,2 人社會復歸可能性為中或中上程度。判決劉彩萱無期徒刑、劉若琳有期徒刑 18 年,全案可上訴。

2. 兒少|行政院拍板《兒童托育服務法》草案,強化托育安全與管理機制

行政院會於 5 月 8 日通過《兒童托育服務法》草案,將 0 至 2 歲托育規範提升為專法。該草案為回應近年來剴剴案等兒虐事件頻傳,強化托育安全與管理機制。

草案 5 大重點包括:提高居家托育人員執業資格,刪除僅受訓即可執業之管道;要求托育機構錄影保存 30 天並上傳至地方政府雲端,保全證據;托育人員若涉身心虐待或情節重大的不當對待行為,最高可處 60 萬元罰鍰並公布行為人姓名及機構名稱;提供多元化托育型態;放寬公有不動產可無償提供非營利性質法人使用,以加速推動公共化托育。

衛福部次長周志浩表示,將力拚草案三讀通過後 6 個月內完成配套子法。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代表呂佳旻雖正面看待此草案,但也提醒影像調閱需有一定事證,並應做好隱私及資安防護。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居家托育部研發組長李庭欣則建議應完善不適任托育人員的退場機制,以確保兒童及家長權益。

3. 兒少|新北市圍棋老師猥褻案揭露制度漏洞、受害童反覆陳述案情高達 15 次

新北市 1 名圍棋老師涉嫌對 12 位兒童強制猥褻案,一審判決 22 年有期徒刑,但受害兒童家長與民間團體在 5 月 6 日的記者會指出,整起案件處理過程充滿制度性漏洞。家長表示,從報案到完成筆錄歷經 14 小時,孩子被迫陳述案情多達 15 次,不僅未落實「減少陳述」原則,更造成二度傷害。

案件中暴露的問題包括警方程序不清、學校疑似吃案阻斷輔導資源、社工專業不足、法院書記官洩露個資,甚至檢察官拒絕家長及律師陪同出庭等。勵馨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淑芬指出,基層員警對相關程序認識不足,導致後續處理混亂。

勵馨基金會、民間司改會、人本教育基金會等民間團體與陳培瑜、范雲等立委共同提出改善建議,包括設立兒少發展及保護專責單位、建立「兒童工作證」制度防止不適任人員接觸兒少,並增加家防中心社工人力配置。家長強調,目的不在追究個人責任,而是希望制度能有實質改善,讓性侵協助網絡真正發揮保護功能。

4. 兒少|托嬰中心腸病毒停課頻繁,民團促實現「以日為單位」育嬰假解決家長請假困境

5 月 7 日,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公布最新調查數據,揭露家長因應托嬰中心腸病毒停課所面臨的請假困境。2024 年臺北市公托中心平均停課 19.9 天,私托平均 18.9 天,南港區最高達 28 天;高雄市每年停課天數達 22 至 25 天,遠超過多數雙薪家庭可用的假期。

台灣勞工陣線副祕書長楊書瑋指出,25 至 34 歲年輕勞工平均特休僅 8.2 天,根本無法因應托嬰中心停課需求。1 位育兒阿嬤張麗環分享經驗表示,原以為孫子抽中公托是幸運,卻因停課頻繁被迫放棄名額,轉由家長請育嬰假在家照顧。

面對此困境,民間團體呼籲落實總統賴清德競選時承諾的彈性育嬰假政策。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聯盟召集人王兆慶表示,雖然理想是「按小時請領」的親職假,但願意退讓接受「以日為單位」的彈性請假方式,讓家長可在孩子需要時請 1 天育嬰假,並獲得 80% 薪資補貼。

5/7 母親節前夕,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召開「兼顧職場與育兒,給我彈性育嬰假!」記者會。圖/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官網

5. 性別|婦團呼籲修改《民法》贍養費條文,倡導離婚婦女經濟自主

婦女新知基金會台灣婦女展業協會台北市晚晴婦女協會及民進黨立委范雲於 5 月 8 日召開記者會,針對行政院於今年 2 月通過的《民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提出訴求,主張已 92 年未修的贍養費請求條件過於嚴苛,應進行改革以保障離婚婦女的經濟自主權。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律師陳令宜指出,現行法律要求請求贍養費必須「生活陷於困難」,但「困難」的衡量門檻太高,導致 9 成律師不建議當事人提出申請。陳令宜也說明,應刪除此要件,改以「就業能力減損或就業機會減少」為標準,以肯認家務照顧勞動價值並彌補因此產生的損失。

此外,婦團也認為各職業類別退休金的離婚剩餘財產分配範圍應相同,不應只限於軍公教人員。同時,反對行政院版本將裁判離婚事由中的「判處有期徒刑」標準從 6 個月提高至 2 年,認為此舉將提升裁判離婚困難度。

6. 性別|同婚6週年民調:逾4成民眾身邊有同志親友,但議題支持度微降

同性婚姻合法化即將屆滿 6 週年之際,彩虹平權大平台 5 月 12 日公布最新社會態度民調結果。調查顯示,民眾身邊有同志親友的比例已上升至 43.2%,較去年增加 5%,反映同志能見度持續提升。

然而,同性婚姻支持度、跨國同婚及共同收養等議題的支持率均呈現微幅下降,不過彩虹平權大平台政治倡議暨培力專案主任翁鈺清表示,這些降幅都在 2.98% 的誤差範圍內。民調亦顯示,支持 2 位女性透過人工生殖方式生育下一代的比例仍達 57%,2 位男性則為 43.1%。

執行長鄧筑媛分析,支持度停滯或與政府態度曖昧不明有關。相較之下,民眾對同志參政的接受度及支持學校推動性平教育的比例均超過 70 %,顯示社會對多元性別的認識逐步提升。

臺大社會學系教授吳嘉苓建議,應優先讓女同志與單身女性合法使用人工生殖技術的草案儘速送入立法程序,持續推動社會對話及政策進步。

7. 勞權|立院三讀通過增「4+1」國定假日,勞權團體籲應進一步納入轉型正義價值

立法院 5 月 9 日三讀通過國民黨版《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新增 4 天國定假日,包括小年夜、9 月 28 日孔子誕辰紀念日、10 月 25 日臺灣光復暨金門古寧頭大捷紀念日及 12 月 25 日行憲紀念日,另將 5 月 1 日勞動節由原本僅勞工放假調整為全國放假。此次修法將待總統公布後施行,最快今年下半年即可新增 3 天假期。

此次條文中也明定原住民族歲時祭儀改為由原住民依族別擇定 3 日放假,春節假期則將確保從 7 天起跳,最多可達 10 天連假。

對此,內政部表示遺憾,認為委員會初審時納入的相關轉型正義、多元平權價值等紀念日並未入法,無法彰顯民主多元價值。臺灣工人鬥陣總工會則指出,勞團長期呼籲增加具進步意義的國定假日,但行政部門與執政黨從未正面回應,希望未來能真正推動具民主精神的國定假日。

民團呼籲增加具進步義的國定假日
臺灣工人鬥陣總工會則指出,勞團長期呼籲增加具進步意義的國定假日,但行政部門與執政黨從未正面回應。圖/臺灣工人鬥陣總工會 fb 公開頁面

8. 移工、勞權|印尼漁工遭漁船棄置模里西斯2年,監院促漁業署強化跨國勞權保障機制

監察院 5 月 8 日針對臺灣遠洋漁船「新聯發 168 號」遺棄印尼籍漁工於模里西斯案提出調查報告,監委紀惠容指出,該漁船船東因欠債無力修復船隻,導致 11 名印尼籍漁工自 2022 年 11 月 19 日起滯留港邊 1 年後才獲仲介代償薪資返國,另有 3 名漁工更被迫滯留在船上長達 2 年,在國際與臺灣 NGO 倡議下才得以返回母國。

報告批評,漁業署作為境外僱用漁工勞動權益保障的主責機關,面對模里西斯要求船員留守的規定時,未能將漁工權益擺在首位,引發公民團體質疑政府犧牲漁工權益以換取遠洋漁業順利運作。

監院分析問題癥結在於駐外人力不足、勞檢員多半僅能於漁船返臺時檢查,以及漁業署疏於查證船東說詞,致使錯失調查先機。監院促請漁業署積極改善跨國勞權保障機制,包括增加駐外人力、強化調查能力,並重新檢視面對港口國規定時的因應策略,以確保漁工勞動權益不再受到犧牲。

9. 貧窮|立法院通過《殯葬管理條例》修正案,中低收入戶免繳公立殯葬設施管理費

立法院會於 5 月 9 日三讀通過《殯葬管理條例》修正案,明定全國中低收入戶使用直轄市、縣市或鄉鎮市所經營或委託民間經營、代理、代管的火化場、骨灰存放設施時,將免收使用管理相關費用。此項修法旨在完善政府照護弱勢族群的社會福利責任,讓經濟弱勢家庭無需為親人後事的基本尊嚴承擔額外經濟壓力。

推動修法的國民黨立委張嘉郡表示,本次修法歷時 1 年,從去年 4 月提案至今,經歷多次協商、修正及溝通才得以完成。她指出,修法通過後,全國約 24 萬戶、52.7 萬名低收入戶與中低收入戶民眾將因此受惠。

張嘉郡強調,過去許多家庭因經濟困難無法妥善處理親人後事,甚至需仰賴社會資源協助或延宕處理,造成諸多心酸與無奈。雖然殯葬設施管理費用並不高,但對經濟弱勢家庭而言仍是一筆沉重負擔。

10. 共融|2成民眾曾因外表遭受歧視,女性、青年及顏損者處境最艱難

陽光基金會最新「民眾對外貌意向與經驗調查」顯示,約 20% 民眾曾因外貌受到不友善對待,其中以「被取不喜歡的外號」(19.3%)最為普遍,其次為「遭取笑」(17.3%)及「受到言語批評」(15.5%)。此調查在今年 4 月針對全臺 18 歲以上成人進行,共 1123 人受訪。

陽光基金會倡導組主任莊麗真指出,調查發現遭受不友善對待者集中於女性、18 至 29 歲青年、受僱者,以及對自身身體特徵感到困擾的族群。在職場方面,約 7.6% 的民眾曾因外貌在職場上經歷不友善情境,如被同事或主管開玩笑、取綽號或評論外貌。

此外,在顏面損傷者之中,約 70% 曾遭受異樣眼光,且超過 50% 在求職或就業過程中遭遇不平等對待。基金會分享 2 位血管瘤患者案例,他們曾因外表被餐廳開除或面試通過後遭取消錄用。

圖表/陽光基金會 fb 粉專
圖/陽光基金會 fb 粉專

你的一筆捐款,讓許多脆弱處境和善意行動被看見

脆弱群體的處境沒有人看見,助人工作的學問不被理解,政治、法規、制度上的問題沒辦法被好好釐清。

每一天,為了讓社會對公益的想像不只有「愛心」,為了讓身心障礙者、無家者、脆弱青少年等無聲的群體被聽見,《Right Plus 多多益善》以新聞專業投入公益,用僅僅 6 個專職夥伴堅持至今。

在沒有充足設備、不仰賴財團和政府、不做廣告化的新聞下,靠著大家的捐款,好不容易走了 4 年。有你的支持,我們才可以繼續。

你的捐款可以直接支持《多多益善》的非營利新聞工作,讓許許多多專業服務被看見,也讓那些無人聞問卻影響深遠的事,被正確的理解。

如果你認同這樣堅持不懈的投入、欣賞我們的報導,請用捐款支持我們。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沈嘉偉
沈嘉偉

和島嶼上的人事物,一起探索社會工作的可能性,試著在多變的新聞報導裡,追尋未知的世界。

文章: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