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更多編輯精選文章

汪育儒、張哲誠/從障礙經驗看《反歧視法》(下):展開平權的討論,才是立法原意

汪育儒、張哲誠/從障礙經驗看《反歧視法》(上):何謂仇恨言論?如何定義歧視?

「改善交通,能改善一整個家庭」裕隆愛的里程數公益平臺,接上助人工作最後一里路

我的自閉症生活密技:當朋友理解我克服障礙的方法,我們變得更加親近了/《自閉者的面具,為何戴上,如何卸下》

什麼是自閉症?我們由下而上理解世界、擁有特殊興趣、誤解與嘲笑讓我們隱藏自己/《自閉者的面具,為何戴上,如何卸下》

編按:寶瓶文化於 2020 年 5 月出版《都是李雅莉:「約會暴力」──誰都可能受害,卻誰也不敢說》,作者以匿名「李雅莉」將「約會暴力」的受害經驗畫成漫畫並在網路上發表,獲得超過 200 萬人的共鳴與迴響,顯見深受約會暴力所害的「李雅莉」其實不計其數。
本篇圖文取自書中第 11 集「受害者的遭遇」,李雅莉訴說身為約會暴力受害者,卻被檢討的經歷,字字句句都突顯出這些話語如何形成二次傷害。
撰文、繪圖/李雅莉 約會暴力受害者
我從來沒有對別人詳細描述自己所經歷過的,只有讓幾個人知道他會砸東西或是辱罵我。
被他甩耳光、被他勒住脖子,以及被他關在車子裡的事,我隻字未提,因為我怕別人覺得我很奇怪。
「妳真沒有看男人的眼光。」
「應該是妳也有不對的地方吧?」
「原因出在妳身上吧?」
「早該分手了。」
「為什麼這麼傻?」
我沒有信心去承受隨之而來的目光和批判。即使不是我的錯,我還是感到怯懦。
但是,我現在能講出口了:說我經歷過那些事,說那不是我的錯,說我沒有錯,說我每一刻都盡了全力。
讀者 *****:我一口氣認真地從第一篇看到這一篇,覺得自己有時像在看新聞,有時候,像站在灰濛濛的破碎畫面前,又或是直面凝視著這些真實的人。
這部作品讓我明白,我們亟需關於約會暴力、跟蹤狂的法律懲戒。最重要的是,妳的圖畫和文字本身就是傑作。謝謝妳畫出這麼好的作品。
讀者 ro***:當我從暴力中解脫時,最先聽到的話是:「這樣聽起來,妳好像也沒做對什麼事嘛。」就算過去了好多年,直到現在,那句話還是令人很扎心。
責怪受害者的話語,會造成更深的傷害。
讀者 *****:我們國家的人,對加害者和受害者的看法好像有點「獨特」。我覺得,有那種觀點的人和加害者沒什麼兩樣。
讀者 *****:現實就是:大家想盡辦法從「加害者」身上,找出引發犯罪的可憐遭遇;而想盡辦法從「受害者」身上,揪出應該受罪的錯。
讀者 i_***:受害者就是受害者。「怎麼不早點分手?」這句話對受害者來說,是二次傷害。
延伸閱讀:我從來沒有同意過你撫摸我/《都是李雅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