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青專欄/悼念陳爸:我們覺得不可能的事,你們卻做得這麼好

編按:臺東「孩子的書屋」創辦人陳爸今(7/4)日上午驚傳病逝 (參考:臺東「孩子的書屋」創辦人陳爸驚傳離世,留給數千名孩子數百個家庭終身難忘的生命教育),陳爸與本站作家林立青曾有多次長談與回憶,本篇為林立青的悼念陳爸文。

我是在 2017 年時才知道臺東「孩子的書屋」。那時候我應了食冊書店的邀約去臺東演講,開車下去,沿路算是環島一樣的走走看看。

說是新書分享,其實都是隨性的閒聊和討論。我記得那天晚上,當我分享完新書後,書屋的工作人員一慈邀我前去,希望我能夠認識書屋,並且為他們當時所做的繪本寫序,我答應了,隔天前去,就此認識陳爸。

當時,我們談的那部繪本叫做《黑孩子》,裡面的故事其實直接簡單,孩子的書屋用圖像畫出了一個家庭,用顏色畫出孩子的情緒,從恐懼到憤怒,再到自信,從承受怒氣並且無助的孩子,到有了力量、有自信並足以用自己的專業技術去保護家人。

攝影/林立青

當時陳爸談起這部繪本笑逐顏開,還說書中的咖啡廳已經快要可以營運了。他的個性大方率直,談起孩子的書屋,談起自己的過去就哇啦啦說個不停。那時候我還不夠接地,他告訴我那些「部落」很多都是社區,介紹我去看不同地方的書屋,邀我下次有機會來臺東,也在黑孩子咖啡廳辦一場分享會。

我是因為接觸了他,才開始關注陳爸在臺東所做的事。長久以來,所謂的偏鄉教育,所謂的底層扶助、陪伴關懷,很多人會當作口號,但他從 1999 年開始,到今年已屆滿 20 年,用 20 年的時間不斷募款。也因為「孩子的書屋」關注的是孩子,所以在官網上寫的理念總是一貫的簡單直白,幾乎到了中二的地步:書屋 LOGO 下方的標語是「愛。無所畏」;黑孩子的標語則是「有一種風格叫勇敢」。可是中二的好可愛,好想多看幾眼。

陳爸總是滔滔不絕的說著自己的理念。他說要照顧在教育體制中被邊緣化、被忽略輕視的孩子,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自己教,在臺東找大學生來幫忙、提供打工機會,陪伴在地的孩子。

書屋與臺灣各地來的志工隊一起努力蓋屋。攝影/葉靜倫

他要讓孩子都有食物可以吃,要讓他們放學後有地方可以去,可以寫好功課,可以吃過飯再回家,他不要看到有孩子放學後等家人然後餓肚子;他說他要帶小孩自己蓋房子,自己的教室自己蓋,自己住的房子自己搭,他要孩子們可以在社區裡就能探索自己的職業,試著去當服務生,去學技術。

我每次看完都覺得這太傻太中二,可是我再去一次臺東時,青林書屋卻真的在幫孩子訂正功課,教室裡有貼上名字的碗盤杯盆。那裡的老師要我去演講,「給孩子們聽聽看嘛!」他們說。

書屋裡的老師幾乎全都會開車,理所當然的在晚上超載,帶孩子們在寫完功課,吃過晚餐後大家成群結隊的回家。青林書屋也真的有孩子們一起建的土牆,有長大的孩子蓋的房子。(參考:林立青專欄/臺東「孩子的書屋」,給孩子最珍貴的信任

取自當地、建於當地的書屋土牆。攝影/葉靜倫

我覺得不可能的事情,他們卻做得極好,有人說偏鄉缺乏文化刺激嗎?那我們找待在臺東的外國人來教烹飪吧!說臺東缺乏藝術資源嗎?那就找當地藝術家用在地材料做手工藝吧!或者找外國留學生一起來吃飯,甚至還找來資訊公司贊助電腦,在臺東給孩子做起 3D 繪圖教學。偏鄉的學校人數少,教學資源應該也少?但在書屋,卻能端出外國菜,自己做起工藝,晚上還乾脆來教樂器。

2018 年時,我再次和陳爸見面,已經是我寫完第二本書的時候了。我在臺東的首場新書分享會就辦在黑孩子咖啡廳,陳爸很開心,因為這裡做簡餐、做點心的「全都是我們書屋的孩子」,為我們泡咖啡的還是他自己的兒子,健壯爽朗,問他覺得爸爸做的事如何,他靦腆的笑著比讚。

我在臺東待了一週,到處走走看看,也問到他經營書屋的感受,他直率無比,說自己的錢花完後就要到處去找錢,那時候「每天都在借錢」。他還笑著說:「很慘阿,每天都在吃泡麵阿,還好我都在書屋,人家看的到」、「而且還好我會到處借錢」,他也告訴我每年過年前後,孩子的書屋總是告急,他要到臺北到處出席各種會社,和大企業大商人一起談話、宣傳理念,好好告訴身邊的人他在做什麼:「要讓有錢人,企業也可以回饋社會,我們好好做,他們就願意幫忙;他們出資源,我們來做。」

英雄不怕談出身,他自己的故事已經足夠精彩,也已被廣泛的傳開。一個混過黑社會,賣過 A 片光碟的回鄉父親,在偶然的狀況下因為陪伴孩子而開啟了所謂的偏鄉服務,做了所謂的翻轉教育,協助所謂的底層家庭,這無疑是當代的傳奇,本人就足以激勵所有的人。書屋也從一間、2 間,到現在其他縣市要前來學習書屋的臺東經驗,那些陪伴孩子的菜園變農園,繪本中的咖啡廳就蓋在省道台 11 線上。

我好像還記得他告訴我,花錢給孩子,永遠是最值得的事。每個小孩都有無限可能,現在對孩子好,他長大了就會對其他孩子更好。

今天下午,我比新聞發佈還要早得到陳爸過世的消息,卻在網路上找啊找,Google 那些新聞、報導都停留在去年,直到第一家媒體、第 2 家媒體、第 3 家媒體陸續報導了心肌梗塞,身邊的朋友開始擔心起書屋接下來該怎麼辦?能怎麼辦?

2018 年 11 月,陳爸(左)與林立青(右)。圖/林立青提供
2018 年 11 月,陳爸(左)、台灣司法通譯協會創辦人陳允萍(中)與林立青(右)攝於黑孩子咖啡屋。圖/林立青提供

我不知道。我在網路上找啊找,想從網路上看到陳爸的影像,第一個跑出來的卻是普拿疼廣告,他說過只要能夠拿到代言費,這些他都做得非常甘願。他說自己的個性就是容易激動,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只是拔出來,就沒有收回去的理由了」。

是啊,陳爸,你做對的事情,怎麼會有停下來的理由呢?


延伸閱讀:
1. 林立青專欄/臺東「孩子的書屋」,給孩子最珍貴的信任
2. 余孟勳隨筆/臺東書屋與陳爸的遺愛,我們還有許多能做的事
3. 臺東「孩子的書屋」創辦人陳爸驚傳離世,留給數千名孩子數百個家庭終身難忘的生命教育
4. 志願服務改變了誰?:來去匆匆,還是能做個好志工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林立青
林立青

本名林亞靖,1985 年生,是景美市場養大的孩子,讀完東南科大進修部土木工程系後,擔任監工十餘年,既是第一線管理者,也周旋於業主、雇主、公部門等各路牛鬼蛇神間。接受社會不公,相信法律、制度和習慣都會造成現實社會的壓迫。

著有《做工的人》、《如此人生》,寫作只為找回真實,多次祈求仍不可得一個不需說謊的人生,唯有文字是最好的卸妝品。

文章: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