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人權專家說半天,臺灣政府會聽嗎?兩公約國際審查再臨,民間版報告釋出

「我們要考量的不是生活而已,而是如何好好存活在社會上。」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我們要考量的不是生活而已,而是如何好好存活在社會上。」
Read more「要對症下藥、名實相符,追本溯源還是要修性別工作平等法,在母法中訂出完整規範。」
Read more男性相對人要承認自己在關係、制度中「被傷害」是困難的,性平教育和親職教育是長遠解決問題的辦法。
Read more相較於外來的陪產員,社區自己培訓出來的陪產員不只具備專業的孕產知識,更理解特瓦族的文化,也更清楚社區既有的問題。
Read moreNGOs 數位能力進展有限,這波 COVID-19 疫情是危機也是轉機,迫使 NGOs 檢視整體數位策略,加快數位化的腳步。
Read more男性處理憂鬱感受的方式,往往並非遁入沮喪、消沉的沉默裡,而是逃到暴力、藥物濫用或工作狂的喧擾中。
Read more陪產檢對爸爸來說是很好的衛教過程,不應該是被處罰性的、必須用自己的有薪假去請。
Read more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至今仍未解除,各項疫情對 NGOs 衝擊的調查報告也陸續出爐,整體而言,公益界的財務前景不太樂觀。
Read more性別不平等下,女性的需求常常被忽視,導致有用的性別數據難以取得,更可能因此排除最需要資源的人。
Read more疫情期間的暴力通報量減少,不代表暴力事件變少,而是尋求服務與協助的女性減少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