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人才成為亞洲共同困境,臺灣:勞動條件低落、專業養成極度欠缺/詳解亞洲公益指數(下)

臺灣社會部門的精神正從社會福利輸送轉向人權、環境、勞動倡議等,年輕一代正經歷社會服務的「再定義」。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臺灣社會部門的精神正從社會福利輸送轉向人權、環境、勞動倡議等,年輕一代正經歷社會服務的「再定義」。
Read more「許多早期篳路藍縷開創的前輩,從來沒想過有一天組織裡會有高達 85% 的經費來自政府。NGO 的價值何在?」
Read more倘若公益團體都對圈內的不平等視若無物,該如何去對抗整個社會更大維度的挑戰呢?
Read more聯合國發布《全球數位協作指南路徑圖》,除了提供一個解決國際間「數位治理落差」問題的指引框架,也點出在數位時代,各國政府不能只是被動等待出問題之後再開始補網路安全的破洞,而必須主動且不斷滾動調整數位治理策略,才能妥善利用數位技巧帶來永續的社會發展。
Read more大型國際 NGO 們,請盡情剽竊解決方案,把它們帶走沒有關係。我們保證未來還會有更多新品出爐。
Read more讓我們做好準備,讓更多優質的國際 NGOs 有意願來臺,並成為臺灣公民社會一同前行的夥伴。
Read more政府與民間更應該一起來思考,怎麼在政策與法規面上打造更友善 NGOs 的環境,讓我們的 NGOs 更有力量。
Read moreNGOs 應重視領導者的組織管理能力,以此規畫部門、選任符合需求的專業人才,也應努力培養組織的正向文化。
Read more為了推廣所謂正向文化,很可能無意中限制了誠實交換意見的可能,因而阻礙創新,造成員工不滿。
Read more世界如何改變將取決於我們賦予這次疫情什麼意義、如何描述我們的應對方式,以及我們最終如何掙脫這個困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