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兒少代表經驗 2:「說好了要開會,卻把我們關在學校考試」公假給半套,青少年公共參與的菁英化與自我審查

原先為了彰顯兒少平等的表意權,在現實中反而讓青少年被迫自行放棄自身權利,這絕對不是公約期待的現象。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原先為了彰顯兒少平等的表意權,在現實中反而讓青少年被迫自行放棄自身權利,這絕對不是公約期待的現象。
Read more不同於典型身障角色必須「克服」障礙,《金魚俱樂部》利用社會對障礙者帶有的同情和無能意象,嘲諷一番。
Read more並不是兒少真的不會表達,而是從來沒有好好的提供培力與場域,讓他們用自己原先最舒服的樣子發揮。
Read more「我們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在別人眼中並不一定理所當然。」
Read more幼兒園不只是照顧孩子,也照顧孩子背後的家庭,重擔不是園所自己擔,而是分散在每個有關係的人身上。
Read more從《無聲》這部影片中,呈現了聽覺障礙者與外界溝通的困難,然而更該反省的是整個社會對聾人和手語的偏見。
Read more機構若能建立「性侵零容忍」文化,就能支持學生及早揭露性侵的經歷,也能鼓勵職員舉報疑似的個案。
Read more兒童性侵害為什麼會發生?為什麼發生在小孩身上?為什麼會發生在我的伴侶身上?
Read more我們有義務協助相對弱勢狀態者,讓社會上所有人都能有機會完全且平等地享有生活的權利。
Read more除了諸多醫療困境,我們的社區精神照護同樣面臨資源嚴重不足。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