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星期三】遭境外訊息攻擊最嚴重國家,沈伯洋:「30 歲以下最易相信陰謀論,打擊資訊戰更需民主透明」

輿論認為討論戰爭就不能談人權是錯誤的,「民主、透明與人權」才是真正能夠保護台灣的機制。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輿論認為討論戰爭就不能談人權是錯誤的,「民主、透明與人權」才是真正能夠保護台灣的機制。
Read more對 UBI 的討論的確撐開了思想與改革的空間,讓人民深入思考勞動困境與既有制度的種種不公,以及改變的可能。
Read more同儕支持體現的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人」如何能好好被對待的哲學。
Read more「出外靠朋友」是國家人權機構網絡存在的最大意義,結盟並產生實質合作才是人權運動更理想的路徑。
Read more民眾與憲法產生連結的方法,要從關心政治做起。
Read more監察院現行被動接受陳情的方式需要徹底改造,必須「把門打得更開」且具備人權意識。
Read more國家人權委員主要針對系統性、結構性的人權迫害或爭議,對行政、立法、司法部門提供諮詢與建議。
Read more臺灣應通過一部專為 NPM 設計的組織法,以法律明訂 NPM 的職責權限、組成方式(組織架構)。
Read moreIt is clear that establishing an NPM is much more than just giving the current Control Yuan a new title.
Read more監察院必須充分認知到「預防」的職責,我們才能說臺灣真正建立了一套國家酷刑防範機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