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年齡 65 歲,從糖廠抗爭到社區協力的集體記憶/專訪糖廍文化協會「艋舺甘蔗祭」

園區與古蹟的開放與經營,終能成為社區集體學習與文化共生共榮的永續場域。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園區與古蹟的開放與經營,終能成為社區集體學習與文化共生共榮的永續場域。
Read more網路是把雙面刃,虛擬貨幣、部落格還有線上平臺讓 NGOs 可以超越實體國界連結全世界,但網路也同時充滿危險,比如那些潛藏在水面下、隨時可能威脅個人隱私的、看不見的暗網世界。
Read more對弱勢貧困者而言,耗能的屋子與家電,不是他們求學或過渡期的暫時選擇,而是他們唯一的選擇。
Read more綠色新政強調,藉由大規模公共投資創造綠色就業機會,使社會不再因總體經濟趨勢變動而阻礙氣候行動。
Read more哪些東西可以捐、要捐到哪裡、怎麼捐?哪些是廢物不能捐?需要丟棄的東西怎麼丟?
Read more田野間工作室教大家利用編織技巧,將自己衣櫃裡用不到、甚至沒穿過的衣服變身,成為其他實用的生活小物。
Read more人類僅剩 10 到 15 年解決暖化,一但無法有效控制升溫,所有人都將被逼落懸崖。
Read more氣候慈善運動應該更強調「風險容忍」(risk tolerant),而非「風險迴避」(risk averse)。
Read more光講求「防災」已不足以回應排山倒海的社會需求,必須執行更多的「調適」規畫,以適應未來多變的風險環境。
Read more我們正處於大規模滅絕的開始,而你們從頭到尾只會談論金錢和無止境的經濟成長童話。你們竟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