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排泄物用餐、3年看不到家人,玉里醫院病人:「我只想維持身為人的尊嚴」

疫情邁入第 3 年,收治約 2200 名慢性精神病患的衛福部玉里醫院(以下簡稱「部立玉里醫院」),今年 5 月爆發群聚感染,院內共 375 人確診,因三劑疫苗施打率達 99%,多數皆輕症或無症狀,但院內原本嚴格的感控措施此後變本加厲,隨著隔離頻率和活動限制提升,引發住民和員工的反彈。

住民受訪表示,隔離期間的生活品質極差,感控做法有違人權,住民只能被關在封閉的病室裡,連半小時的散步時間都沒有。且病室裡沒有廁所,三餐和排泄都在同一個沒有遮蔽的空間,和其他 5 名室友共用一張便盆椅。

有些生活功能欠佳的住民容易弄髒椅子或床鋪,但照服員沒空整理,病室臭味滿溢,連洗澡都只開放離房 5 分鐘。

疫情蔓延 3 年間,住民幾乎沒有離開過院區,春節返鄉專車全停辦、實體會客逐漸困難,多數住民自疫情以來都未見過家人一面,而且院外所有活動暫停,院內工作、購物等活動則時不時因為隔離而中斷。近半年感控措施嚴峻,對住民、家屬和員工更造成衝擊,有住民直言:「我被關到都快瘋了。」

部立玉里醫院的玉二病房。圖/取自衛福部玉里醫院網站

反覆隔離、終日躺床,病人身心惡化、認知退化

部立玉里醫院是精神病人的慢性療養院,分為 5 大院區,橫跨花蓮縣壽豐鄉、玉里鎮及富里鄉,幅員遼闊,是全臺規模最大的精神專科教學醫院,常收容其他地方無計可施的重度病人,被稱為臺灣精神病人的「最後一站」。

根據院方所說,其中多數病人住院平均長達 20 餘年。多數病人狀況早已穩定,可以規律外出工作,只是無處可去而被長期滯留病院,在臺灣是相當特殊的存在。

根據其中住民和數名院內人士指出,去年(2021)起,院外早市/夜市和院外工作等已陸續暫停,院內活動部分保留。直到今年醫院疫情高峰期間,雖然覺得辛苦但也願意配合、同意院方滾動式修正的做法。

但群聚感染爆發至今半年來,院區開始採取高規格的感控措施,嚴格實施「預防性隔離」,原本醫院只有「當住民確診時」,住民需要居隔 7 天、不得離開病室,但部立玉里醫院連員工和員工的「家屬」確診,都勒令住民關病室隔離,院內壓力逐漸攀升,不滿的聲浪高漲。

每當有住民被要求隔離時,院內的散步、購物(院區的福利社)、工作(洗衣、清潔、送公文等)、休閒活動(每天的晨操體能訓練、自由活動時間等)都會臨時喊停,住民在病室裡沒有電視或其他娛樂、無法打電話回家(電視和電話都在病室外),只能終日躺床、痴等解隔

工作十多年的資深工作者謝佳穎(化名)表示,儘管居隔天數為 7 日,但若中間發生其他住民、員工、員工家屬確診,天數仍會持續往上疊加,有的病棟甚至一次連續隔離長達超過 20 天,住民根本無法恢復日常生活。他質疑:「醫院無限上綱的隔離措施,並未顧及住民的人性和人權。」

「住民如果太久沒工作,認知功能會明顯退化。」林亦誠(化名)任職於臺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以下簡稱「榮總玉里分院」),該院和部立玉里醫院同樣座落於花東、收治約 1882 名精神病人。她指出,訓練住民規律工作、養成良好習慣,需要花費滿長的時間,當外界刺激長期不足,有些住民會出現反應速度變慢、動作不靈光、記憶力變差等情形,不利於精神復健。

部立玉里醫院前年還曾辦理一日遊。平常日,住民們原本也可以在醫院的戶外區散步活動。如今卻長時間被限制隔離於病房內。圖/取自衛福部玉里醫院 fb 公開貼文
有些住民,原本可在院內從事送公文、清潔等工作。如今,卻長時間被隔離於病房,被迫暫停原先的日常工作。圖/擷取自 Youtube 影片

無論是散步、購物、出門工作,每一件都是精神病人通往復健的重要歷程。當住民不斷被拘禁病室,生活只剩下吃飯服藥排泄躺床,導致認知功能退化、身心狀態變差,即使未來醫院宣布解禁,住民想重新投入工作和日常生活都更為困難。

3 年看不到家人,只能看排泄物用餐

住院已經長達 10 多年的住民黃容暉(化名),住在 6 人病室裡。近 3 年來不斷反覆的隔離讓他深感挫折,不理解為何連員工的家屬確診都要把住民關起來。「住民悶得越來越呆,欠缺抒發情緒的管道,還被關著一直吃飯餵藥,和養豬沒兩樣。」黃容暉說。

病室裡沒有廁所,他必須和其他 5 名室友共用一張便盆椅,當便盆椅不夠就要共用一個臉盆,在他人和監視器面前大小解。而居隔期間基本上不能到餐廳用餐,只能留在病室裡吃餐盒,代表所有人的三餐和排泄都在同一個毫無遮蔽的空間。

「住民都滿不喜歡用便盆椅的,而且功能欠佳、退化的住民容易弄髒椅子,或直接在床上排泄,但班長(照服員)又沒空整理,整間都是屎尿味,狀況很糟糕。」黃容暉無奈道。

用餐方面,部立玉里醫院的伙食外包給院外的廠商。但黃容暉抱怨餐食品質很差,早上一直吃稀飯、中午則是豆腐、豆芽菜、三色豆等,不只不好吃還吃不飽,而且不能要求添菜,就連肚子餓想離開病室泡麵,都會被員工以防疫理由回絕。

另一名員工張雁(化名)進一步提到,原本住民每週最期待的是排隊去福利社,只有這時住民能挑選自己愛吃的食物,但隔離期間院內購物全數取消,變成員工協助代購。

然而隨著防疫等級拉高,員工的工作量大增,有病棟便改為統一替住民挑選商品,近期更因為員工繁忙,連代購都取消,住民吃不到額外點心,僅存的生活期盼都消失了。

此外,疫情期間的會客以視訊為主,實體會客則有時間限制,即使有家屬千里迢迢從外地趕來玉里,頂多只能和住民見面 1 至 2 小時,當醫院嚴格執行預防性隔離時,家屬更無法相見。

「疫情前,母親會來看我一整天、陪我散步聊天,但我已經 3 年沒見到她了。」黃容暉說,母親年近 80 歲,要她舟車勞頓搭火車來玉里、碰面 1 小時就返家很辛苦且不便,但他又憂心母親時日不多,在醫院嚴苛的防疫下發生無法相見的遺憾。

部立玉里醫院萬寧院區,2019 年曾辦理家屬座談會。然而近期,住民卻難以和家人會面。圖/取自衛福部玉里醫院 fb 公開貼文

張雁則表示,曾有家屬花費數小時車程抵達玉里,但醫院卻忽然宣布預防性隔離,導致會客臨時取消。類似無法會客的例子,背後還有很多。

面對看不到終點的諸多防疫限制,黃容暉坦言:「我覺得活在這裡沒什麼意思。吃不好、行動沒自由、想要的東西買不到,有時想到都想要自殺了。我只想正常生活、好好在醫院工作,維持身為人的尊嚴,也是這個理由支持我活下去,否則生活沒什麼希望。」

「我算是一個會為自己打氣的住民,但更多住民的身心都發生退化,或陷入悲觀封閉的情緒。」黃容暉說:「而當住民出現大吼大叫等情緒反應時,護理人員又會把他們壓制或綁起來打針服藥,這是一種惡性循環。但身為住民,我們沒有管道發聲,只能默默承受,這也是身為住民的悲哀吧。」

院方:像照顧家人一樣,保護得多一些

根據中央針對精神醫療機構的感管指引醫院內發生確診的應變建議文件中,僅建議疑似或確診的住民採「原地收治」(即在病室內隔離),但都沒有提到員工和員工家屬確診,住民也要就地隔離。

鄰近部立玉里醫院、收治人數相當的榮總玉里分院,也未實施預防性隔離。林亦誠表示,他們醫院平時按照中央指引,定時做好消毒、快篩、量體溫等工作,只在住民確診時才關病室隔離,期間住民仍能出來上廁所。當疫情緩和時,院內也逐漸恢復休閒活動,盡量在防疫規定和住民身心狀態之間取得平衡。

部立玉里醫院副院長劉駿熒說明,院內的做法和其他療養院、精神專科醫院確實「稍有差異」,「或許保護得過多一些」,但皆是考量病人多數年邁、共病(複合其他疾病)、長期照顧的特殊性,並且員工家屬確診後,員工居隔後確診的比例高達 78.65%。

「我們照顧病人的態度,就像是照顧家人的態度,而非單純的醫病關係。」劉駿熒表示,院方都有按照疫情指揮中心的防疫指引,配合滾動式修正的感管措施,盼降低院內感染風險、共體時艱度過疫情。

圖左 4 為部立玉里醫院院長王作仁,其餘幾位為醫院各科室主任及單位護理長。圖/取自衛福部玉里醫院 fb 公開貼文

劉駿熒和督導長謝家柔都強調,醫院防疫期間照護不打折,院方提供住民應有照護,且並未剝奪住民工作、購物的權利,院內的庇護性工作也逐步開放,當居隔的住民有如廁或其他需求時,員工會定時巡房了解住民所需。此外,各院區也會彼此調派人力、相互支援。

住民返鄉方面,院方強調並未禁止返鄉,只是停辦春節的返鄉專車,家屬仍可替住民請假返鄉。

至於,有住民和員工指出院長對感控決策「獨斷獨行」,基層和專業人員的心聲屢遭漠視。劉駿熒和謝家柔表示,醫院內部的溝通管道「都很暢通」,院方每週會定期舉辦疫情會議,詢問主管或護理長各病區的狀況。

院長也會定期和各院住民碰面,回應住民的問題和生活所需。或者利用院長信箱、基層員工的工作討論會等,也都能反應相關意見。

院內回應:院方說法脫離現實,漠視實務困境

針對院方回應,住民與員工皆表示,院方的說法忽視實務現場的困境。由於高規格的防疫措施,員工的工作量大增,難有餘力顧及並回應住民需求。

例如,原本用餐和服藥都是團體進行,現在長時間改為一間間病室發放,再加上居隔、休假的同事並未回歸,工作現場人力極其有限。最忙碌的時期,許多員工無法正常上下班,常常要加班。

住民長期處在限制行動自由、欠缺生活品質的環境下,面對無法持續工作賺錢的擔憂、休閒娛樂和人際互動的需求、被關的挫折與不滿,都在防疫的大旗下難以抒發。

部立玉里醫院溪口院區的社工師們。圖/取自衛福部玉里醫院 fb 公開貼文

並且,院內感控做法經常變動不定。有時以病室為單位隔離、有時以病棟為單位隔離;有的病棟讓居隔住民在房內用餐、有的則可能分組到餐廳用餐。諸如此類的狀況,都讓住民和員工摸不清規則和標準。

關於請假返鄉,住民亦反駁:「基本上請假都不可能成功,醫院擔心染疫都會回絕,或以防疫為由讓家屬打退堂鼓。」

「醫院的說法很脫離現實。如果沒有專車,要讓家屬帶住民回家是很大的挑戰。」張雁說,許多住民的家屬都要上班,或擔心帶住民返鄉的交通途中發生狀況,所以專車的存在確實能提高家屬帶住民回家的意願,減少背後的擔憂,「要是醫院沒有提供協助,住民真的很難回家。」

受訪的員工都表示,肯定醫院在疫苗施打和基本防疫的努力,但院內的感控意見,最終往往都由院長王作仁拍板定案,即便專業人員在會議中提出異議,仍會遭否決或被罵,導致員工百般無奈,只能閉口配合,因為「內部沒有制衡院長意見的機制」。

目前,員工希望至少「預防性隔離」能夠優先解禁:「在感控的決策圈裡,多數長官和員工都希望員工和員工家屬若確診,不要把住民隔起來,這是我們很想爭取的。」他們坦言:「私底下大家都在講,但沒有人敢公開講,大家都需要這份工作,所以敢怒不敢言。」

院方對外的說法和院內住民/工作者仍有明顯差異,日前相關新聞曝光後,指揮中心表示,本週將派人至部立玉里醫院釐清狀況、進行指導。

部立玉里醫院在 2020 曾籌備返鄉專車,讓住民們可以順利返鄉。 然而去年起已暫時停辦。圖/取自衛福部玉里醫院 fb 公開貼文
最前方螢幕中為院長王作仁,座位區為部立玉里醫院的照顧服務員及病房工友。圖/取自衛福部玉里醫院 fb 公開貼文

後記

在院民、家屬與工作者相繼陳情、多多的報導與各方努力下,促使疫情指揮中心入院指導、立委質詢、監委介入調查,終於自 10 月中開始,院內感控措施、實體會面、外出住宿等限制鬆綁了、預防性隔離全面取消。

多多持續追蹤,發現院民們日前已能恢復合理的隔離生活。據院內人士表示,常態性的購物、自由時間和其他休閒活動都陸續回歸,「大家的生活都好多了!」甚至還能久違的齊聚烤肉!


延伸閱讀:
1. 玉里醫院遭控把人當畜生關 中央:作法有超出指引|聯合新聞網
2. 合理化不人道隔離?玉里院方 vs 住民員工發聲明隔空激辯|聯合新聞網
3. 【公民團體共同聲明】精障住民不只要健康權,也要生活的權利,反對防疫無限上綱,還給住民應有生活

延伸 Right Plus 【帶病生活】專題:
1.【帶病生活3】「還有幻聽沒關係,只要分得出真假」勞動陪伴與同儕支持,讓病人成為一個新人
2.【帶病生活 5】背離國際的康復之家,如何成為社區復元的起點、生命中的綠洲?
3.【帶病生活6】支持性住宅:許一個自立生活的夢,生病也能自己決定怎麼過日子
4.【帶病生活7】採訪後記:揭開醫療獨大、官僚鄉愿的遮羞布,求一個社會的平衡報導


首圖/2019 年部立玉里醫院萬寧院區曾辦理家屬座談會。然而近期,住民卻難以和家人會面;取自衛福部玉里醫院 fb 公開貼文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曾玉婷
曾玉婷

Right Plus 特約記者,文字工作者。喜歡書寫和音樂。志向是真誠對待生活中的每個枝微末節。最近經常會想起:「這是人們會說起的一年,這是人們說起就沉默的一年。」

文章: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