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大重點看臺灣捐款:疫情中反增 30 億、青少年比不上毛小孩吸睛、金融業最慷慨但也最警覺/《公益觀察 2022》

現在我們說韌性,是社會或組織在經歷災難後,能從中學習知識與經驗,不能被同樣的災難和失敗,打倒第 2 次。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現在我們說韌性,是社會或組織在經歷災難後,能從中學習知識與經驗,不能被同樣的災難和失敗,打倒第 2 次。
Read more搜集資料之前,一定要清楚知道「為什麼要搜集這些資料?」、「你希望這些資料可以告訴你什麼?」
Read more宜德 21 歲發病後,有了幻聽和妄想。然而如今,他學會和自己的疾病共處。多年來走不出家裡的精神病人,不只找到重心,還有了想望。
Read more發病 4 年期間發生好多事,真正理解的、理解後不會責備的,少之又少。我沒辦法一一解釋,所以我寫在這裡。我想做「對自己最好的選擇」。
Read more過去有許多跟騷被害人,無法說出自己的經驗。因此就有一些跟蹤騷擾樣態,沒辦法在立法過程中被察覺和考量。
Read more光是跟醫生談談「最近做了什麼」、「感覺怎樣」是不夠的。我們的工作,就是協助這個人取得在社區裡自立生活所需的「一切」。
Read more如果你曾將身心障礙當成對方生命中的「遺憾」,那麼你正陷入「歧視」的危機中。因為障礙只是一種狀態,而不是缺陷。
Read more最近一名媽媽帶妥瑞氏症孩子去看電影卻被其他觀眾趕離。其實國內有不少友善影廳,讓生病的人也能自在觀影。
Read more無數家屬扛著扶養義務卻從未得到支持── 目前全臺能夠「入家」協助的專業人力,對比 10 萬左右的精障家庭,可謂杯水車薪。
Read more隨著社會地景的劇烈變動、數位科技發展逸出人類想像,以及實證精神的不斷擴張,公益責信也具有新時代的意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