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隙間的善意:以對待「人」的方式對待「生病的人」/《兩種心靈》講座報導

擁抱汙名,是翻轉那些要病人自我否定的醫療論述,打開何謂「病人」與「瘋狂」的討論空間。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擁抱汙名,是翻轉那些要病人自我否定的醫療論述,打開何謂「病人」與「瘋狂」的討論空間。
Read more屏東傷人案再次凸顯社會安全網中的嚴重問題,除了醫院與返家之外,中間轉銜機制、離院前的評估,都相當缺乏。
Read more除了了解溝通目的,我們也要了解通訊軟體的特質,才能選對「溝」來「通」。
Read more「因為資訊的不易讀,心智障礙者很難透過現有的資訊去參與社會。」而「易讀」,旨在讓障礙者可以自己做決定。
Read more易讀服務裨益的對象不只心智障礙者。講究較大字級、高度顏色對比、資訊簡短易懂,也符合低視能者、銀髮族、聽障人士等族群的閱讀需求。
Read more人跟人之間的情感很重要,我們期待的是,雇主,甚至社會能將移工視為「新的家人」或「照顧合作夥伴」。
Read more在臺灣,政府調取個資都直接發公文申請,不需要法官、檢察官同意,也沒有告知當事人、公開統計調取次數等透明化的義務。
Read more9/17,立法院議事直播開始試辦「即時字幕」,讓聽障者也能輕鬆了解議事資訊。
Read more許多經濟弱勢的大學生仍然使用老舊電腦,遠距上課後,電腦無法應付視訊上課,讓弱勢大學生的處境更為艱難。
Read more首先要澄清的是,「自傷」和「自殺」是不同的,自傷的目的不是死亡,而是讓自己度過艱難的時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