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說要見我是她的權利,那我的人權呢?」親權纏訟爭輸贏?最後輸的都是孩子/《合作父母與親子會面》推薦序

一對小兄弟在會面交往室要社工姊姊保證:「絕對不可以跟媽媽說我們和爸爸玩得很開心⋯⋯」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一對小兄弟在會面交往室要社工姊姊保證:「絕對不可以跟媽媽說我們和爸爸玩得很開心⋯⋯」
Read more希望臺灣的地方創生也務必能以積小為大的精神,讓一地具有的可能性浮上檯面,並且重要的是不要忘記目標是建立起獨立自主的經濟活動。
Read more相較於外來的陪產員,社區自己培訓出來的陪產員不只具備專業的孕產知識,更理解特瓦族的文化,也更清楚社區既有的問題。
Read moreNGOs 數位能力進展有限,這波 COVID-19 疫情是危機也是轉機,迫使 NGOs 檢視整體數位策略,加快數位化的腳步。
Read more從著眼於問題本身,拉回來看見照顧者與不同人的關係,這樣的視角轉變,也許能夠開啟不同的可能。
Read more至少不要讓孩子代替自己承受屬於成人世界的情緒、要孩子為你發聲、為你指責、為你出征,這些對孩子來說都太沉重了。
Read more到底是醫學對應出病人,還是社會秩序定義出失序的人?
Read more「我們不會因為一本書而讓孩子變成同性戀,但我們能因為一本書而讓社會多一份理解、愛、與尊重,並且協助每個人找到自己。」
Read more「為什麼這個社會對生病的人這麼殘忍?審判的意義究竟在哪裡?」
Read more「經費、人力、評鑑」是《社會福利》基本法》(草案)公聽會中,各與會團體代表討論最多的項目。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