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倡議者的建言:不同的「敘事方式」會塑造不同的歷史,左右行動目標、做法、意義與後果

世界如何改變將取決於我們賦予這次疫情什麼意義、如何描述我們的應對方式,以及我們最終如何掙脫這個困境。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世界如何改變將取決於我們賦予這次疫情什麼意義、如何描述我們的應對方式,以及我們最終如何掙脫這個困境。
Read moreInternational IDEA 秘書長 Kevin Casas-Zamora:「即便在民主國家,人民以選票委任的政府與領導人,也出現為了防疫而傷害民主制度和人權的政策。」
Read more究竟誰來決定何時該肯定患者的心靈自由,何時否定?
Read more不要急著「用唯一的方式」去理解我們的家人,畢竟無論如何,他都正在受苦。
Read more公部門用「民間可募款」來合理化政府的超低價委託,明顯是對兒少的歧視。
Read more政府規避全責委託而以補助案進行,最直接的傷害便是安置機構資源不足。
Read more翻譯不該是防疫「之餘」、救援「之餘」再去做的事,而是防疫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Read more男性處理憂鬱感受的方式,往往並非遁入沮喪、消沉的沉默裡,而是逃到暴力、藥物濫用或工作狂的喧擾中。
Read more若能適時提供人際支持網絡,通常能對創傷倖存者產生療效,提升他們的安全感和自尊,加強認同感。
Read more貧窮容易引發憂鬱,脫貧則能促進康復。而有時候,協助窮人擺脫憂鬱會比解決貧窮問題更可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