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入公約課後隨筆 03:臺灣明明不是聯合國會員,為什麼要一直引進國際公約?

國際公約的義務承擔對象是各國政府,政府也許迫於國內外壓力而簽約,但簽名是要負責的!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國際公約的義務承擔對象是各國政府,政府也許迫於國內外壓力而簽約,但簽名是要負責的!
Read more光講求「防災」已不足以回應排山倒海的社會需求,必須執行更多的「調適」規畫,以適應未來多變的風險環境。
Read more打造一個具有涵容性的社會,能讓不同身心狀況、有不同生命歷程的人們,都能擁有在職場中獲得合理收入。
Read more為牠辦一個告別派對、把骨灰偷偷埋在牠喜歡去的地方,創造和牠的連結,讓牠們持續的留在我們心中。
Read more我們正處於大規模滅絕的開始,而你們從頭到尾只會談論金錢和無止境的經濟成長童話。你們竟敢!
Read more臺灣從重大災難與意外中累積了無數寶貴的經驗,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突發的巨變或許是天意,後續的重建與復元卻事在人為。
Read more他們在專業之外承受莫大的「心理災變」,許多人必須在搶救過程中暫離,嚎啕大哭一場才能再度回到崗位。
Read more後來我們才發展出「服務協調」,大家靠著聯繫會報來共享資源、互通訊息、協調服務。
Read more從 921 到莫拉克,考驗的其實都是政府動員的能力與手腕,以及官民合作的默契與信任。
Read more重建是一個消長的歷程,外來的協助會逐漸散去,最後終歸得仰賴地方自發的力量。
Read more